[聯合] Lasutan部落豐年祭 跳戰舞迎賓

「感謝祖靈庇佑,也希望青年返鄉,共同維護並推動部落傳統文化。」花蓮縣長夫人徐榛蔚昨天參加花蓮市國裕里Lasutan部落豐年祭,以原住民語向族人問候,許多族人驚喜,也回報熱烈的掌聲;Lasutan頭目李吉勇非常高興,指著掛在豐年祭會場周圍的旗幟鼓勵族人「說族語,從我開始!」

[中時] 以學術之名 原民轟台大偷神木

南投信義鄉山林共治自救會等多個原民團體,不滿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未事先告知,就把2棵因風災傾倒的千年紅檜神木,從原住民傳統領域運出,昨集結上百人到台大校門口抗議,要求台大將「竊占」的神木歸還,以慰祖靈,否則不排除採取更激烈的行動。

[自由] 〈台北都會〉聯合豐年祭冷清 挨批不尊重

二○一四新北市「原祭」原住民族嘉年華會系列—聯合豐年祭,昨天在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舉行,活動強調十六個族群代表參加,展現多元的文化內涵,偌大的廣場卻因出席的人少,相當冷清;原住民族議員痛罵原民局輕率的做法藐視原住民文化,令人氣憤。

顯示具有 收穫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收穫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中時] 大王社區收穫祭 搶先颱風一步

中國時報    B2/屏東台東新聞           2014/07/23
大王社區收穫祭 搶先颱風一步

【黃力勉/台東報導】
  太麻里大王社區原住民部落一連4天舉辦收穫祭活動,22日活動最 後一天遇上颱風攪局,不過部落仍加快腳步,風雨無阻活動照常舉辦 ,連中午也沒休息,活動提前3小時辦完,隨後太麻里風雨也逐漸加 強。
  大王社區收穫祭從上周六開始舉辦,昨天最後一天活動節目以趣味 競賽、運動會比賽為主,雖然雨勢忽下忽停,部落民眾也絲毫不受影 響,甚至穿著傳統服婦女們在雨中唱歌跳舞,為選手們加油打氣。
  部落頭目陳勇義表示,一連4天收穫祭如果中斷,活動就功虧一簣 ,昨天上午雖然有點雨但還不至於影響活動舉辦,中午休息時間吃完 便當活動就繼續舉辦,活動提前3小時辦完,隨後雨勢就開始加大。
  颱風來襲,太麻里盛產的釋迦農民也已預作準備,釋迦農黃玄忠指 出,今年春天溫度偏低,釋迦都晚1個月收成,首批釋迦才剛要出貨 ,就遇到颱風來襲,只能先搶收。
  黃玄忠指出,釋迦遇颱風難免會有落果情況,因此搶收大果減低枝 幹負擔,減少斷枝情況。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中時] 達魯瑪克收穫祭 推獨立建鄉 會場掛滿布條傳達理念 台東縣府稱尚無法源依據

中國時報    B1/南部都會‧運動           2014/07/19
達魯瑪克收穫祭 推獨立建鄉 會場掛滿布條傳達理念 台東縣府稱尚無法源依據

【黃力勉/台東報導】
  台東最大的東魯凱部落達魯瑪克,18日舉行盛大的收穫祭活動,不 過今年氣氛卻十分詭譎,因為活動會場掛滿布條,部落希冀能獨立建 鄉,不過台東縣政府原民處及民政處則表示,目前行政區要調整尚未 有法源依據。
  達魯瑪克位在卑南鄉東興村,部落收穫祭高達20公尺的大鞦韆,是 著名的部落意象,另外女青年團穿著華麗傳統服裝跳舞,也吸引許多 民眾不遠千里前來觀賞,今年為了隔絕攝影民眾及觀眾,部落還進行 入場管制,攝影民眾集中在一側的棚架下,另外來賓發言也都要控制 2分鐘內。
  不過今年收穫祭會場中,卻掛出許多布條,布條強調達魯瑪克資源 豐富,應擁有自主權及自治權,部落要團結奮鬥,推動成立達魯瑪克 鄉。
  達魯瑪克前村長蘇金成表示,卑南鄉有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等 原民部落,鄉長及代表會主席都是漢人,部落長期不受重視。
  蘇金成表示,達魯瑪克有意與鄰近、同樣是魯凱族蘇巴陽部落,及 排灣族的新園部落共組鄉,人口加起來超過3000人,土地面積涵括傳 統領域有28000公頃,已經是規模不小的原住民鄉。
  蘇金成強調,達魯瑪克領域中的大南溪是台東市主要自來水的水源 ,另外還有發電廠,這些回饋金都由鄉公所分配使用,並未實質回饋 部落,部落活動反而原民會還更支持,因此部落才會有獨立建鄉的想 法。
  卑南鄉長吳信義則強調,台東市主要水源是利嘉溪,大南溪根本沒 有自來水回饋金,部落對回饋金有誤解,將會加強溝通。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中時] 《收穫祭》三地門 勇士尬舞

中國時報    B2/屏東台東新聞           2013/08/15

《收穫祭》三地門 勇士尬舞

【王志宏/屏東報導】
  三地門鄉14日在三地國小舉行收穫祭暨全鄉運動會,感謝上天帶來 農作物豐收並祈求上天賜予平安;今年除延續往年傳統技藝、部落歌 謠競賽等活動,也舉行排灣族獨特樂舞部落勇士舞競賽。
  收穫祭稱masalut是排灣族最重要農耕禮儀祭典,每年8月屏東縣各 原住民部落會陸續舉辦收穫祭,三地門鄉收穫祭約從6月底開始,陸 續在各部落展開,慶祝豐收,延續至8月中旬舉行全鄉收穫祭時達最 高峰。
  各部落男女老幼及外出歸來族人,昨一早皆穿著傳統服飾挑著農作 物、山豬等物品聚集在祭場內,由鄉長潘勝富引領10個村長迎部落之 火,將聖火傳至各部落,在點燃收穫祭典儀式後由勇士舞開場,展開 一連串慶典活動。
  潘勝富表示,今年鄉公所於81316日在三地國小舉辦收穫祭, 今年最特別是排灣族勇士舞競賽,另結合剛成立「三地門市集團隊」 在現場擺設三地門鄉特色產業。

  包含人文手作藝術、農特產品、在地美食饗宴、部落風貌呈現等活 動,希望帶動整體經濟,傳承原住民文化與行銷觀光產業。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聯合] 來義聯合收穫祭 集合7村農產

屏東縣來義鄉昨舉辦七村聯合收穫祭,醞釀3年的產銷中心也在熱鬧中啟動,以「新薪相藝-漫遊來義」為主題,收穫祭由七村村民一同參與,各村帶上自產的農產品,感謝過去一年豐滿的收穫。產銷中心則展出各種工坊的作品,期望能為新來義部落帶來新氣象。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自由] 部落教英文 海外青年體驗收穫祭

部落教英文 海外青年體驗收穫祭
2013/07/19


三地門鄉三地村收穫祭,部落青年載歌載舞為部落祈福。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三地門報導〕八位海外青年返台當志工,在三地國小展開為期兩週的英文夏令營,透過精心設計的全英語課程,將英文融入生活中,讓偏鄉孩子有「出國遊學」般的體驗,昨天巧遇部落收穫祭,青年們也和小朋友一起體驗部落年度盛事。

十六歲的Eric表示,原以為小朋友們對英文很陌生,後來發現這群部落小孩相當善於表達,英語學習力相當好,有機會參加部落的「收穫祭」,讓他覺得很新鮮,也為原鄉傳統文化和原住民的好歌喉留下深刻印象。

三地門鄉三地村舉辦一年一度的收穫祭,部落族人與青年們將小米、檳榔、地瓜葉等祭品放在集會場,載歌載舞為族人祈福,慶祝今年豐收。


三地國小校長陳再興表示,收穫祭活動運用在地思維與國際接軌的概念,拓展小朋友的學習視野,也讓這群台裔青年體驗當地的風俗民情,更拉近了山地國小與世界的距離。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中時] 收穫祭限獵一隻山羌 部落抗議

中國時報    C2/南部新聞           2013/07/07

收穫祭限獵一隻山羌 部落抗議

【莊哲權/台東報導】
  「部落人口一千七百人,只能打一隻山羌,太欺負人?政府不能剝 奪原住民文化」,東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舉辦收穫祭,申請狩獵,台 東縣政府卻僅核准只能打一隻山羌,族人都非常氣憤,揚言縣府如不 拿出善意,不排除「出草」。
  台東縣東興村東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將於七月十九、廿日舉辦傳統 收穫祭,族人依法提出申請,擬於六到十二日上山狩獵,獵捕種類包 括飛鼠十隻、山豬五隻、山羌六隻、山羊二隻、水鹿一隻,但是台東 縣政府核准的卻只有山羌一隻,讓族人傻眼。
  村長胡進德及部落會議主席巴順興都表示,「狩獵對原住民來說是 重要的文化,我們也了解保育的重要性,狩獵的目的則是祭典當天, 讓所有族人分享獵物,部落人口有一千七百人,只有一隻山羌,要如 何分享,縣府根本不尊重部落,欺負原住民。」
  頭目古明德更是氣憤的說,這些動物都是祖先留下來給我們的,不 是你們縣政府的,一千七百多人,吃一隻山羌,太離譜,太欺負人, 縣政府如果不釋出善意,不排除出草。
  縣議員江堅壽則緩頰指出,因為動保團體指控有原住民假借祭典, 大肆獵捕野生動物,在動保團體的壓力下,縣府只准提出數量的五分 之一,所以只核准一隻,不符部落需求,引發部落反彈,他建議提出 申覆。

  縣府農業處表示,該核定是依農委會及原民會公告的「原住民族基 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不過部落 如提出申覆,可以放寬為山羌三隻,沒有保育的野生動物則不在此限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自由] 三地門收穫祭 扛出狩獵山羌


三地門收穫祭 扛出狩獵山羌

2012/08/16


慶祝收穫祭祭品一字排開,感謝上天賜予豐收的一年。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三地門報導〕配合著嘹亮的傳統歌謠,各部落族人盛裝打扮,勇士們將山豬、山羌扛在肩上,部落婦女也挑著農作進場,三地門鄉收穫祭昨天熱鬧開幕,現場匯聚許多觀光客,閃光燈此起彼落,還有遠從智利、波蘭來台灣旅遊的外國朋友,紛紛表示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令人印象深刻。

三地門鄉長潘勝富說,今年的收穫祭擴大舉行,一方面藉由祭典儀式感謝祖靈賜予豐收,也藉由活動推廣原住民的人文藝術及農特產。原本擔心輕颱影響活動,但在祖靈的保佑下開幕儀式進行相當順利,不但沒雨且氣候涼爽;今年還特別申請獲核准讓勇士們到山上獵山羌,延續原住民傳統文化。

修法後合法申請 縣內首次

縣府農業處副處長姚志旺指出,山羌雖為保育類動物,但為保留原住民傳統文化,日前已有法規修訂,傳統祭祀用打獵可向相關單位提出申請,核准後即可依規定進行捕獵,這次是修法後縣內首度的申請案。

台灣大學原聲帶社團十四位學生利用暑假到排灣族部落學習傳統勇士舞,昨日上午也特地來到三地門,在收穫祭盛會一展學習成果,社長魏奕杰表示,自己是來義鄉排灣族人,能在一年一度的三地門收穫祭上表演勇士舞,讓團員留下難忘的回憶。

收穫祭現場還出現不少外國臉孔,來自智利的Tom表示,來台灣旅遊十天,對於台灣原住民鮮豔的服飾,還有整齊規律的舞步印象非常深刻;來自匈牙利的台大研究生白藝雅也說,她很喜歡台灣傳統原住民文化,像是手工藝品皮雕、琉璃珠都深具特色,她等不及要去逛市集尋寶了。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聯合] 卑南族海祭 摔角競技歌舞聯歡


【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
【2012-07-22/聯合報/B2版/高屏東綜合新聞】

每年7、8月台東縣各原住民部落都會陸續舉辦豐年祭、收穫祭,台東卑南族普悠瑪部落昨天也舉行收穫祭(又稱海祭),部落裡3大氏族各自到海邊祭祀後,下午齊聚部落巴拉冠進行青少年摔角餘興,晚上則進行歌舞聯歡。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自由] 達魯瑪克收穫祭 琉璃珠鞦韆醒目


達魯瑪克收穫祭 琉璃珠鞦韆醒目
2012/07/21


達魯瑪克收穫祭昨天登場。(記者張存薇攝)


巨型鞦韆架上的大琉璃珠裝飾超吸睛。 (記者張存薇攝)

〔記者張存薇/卑南報導〕台東縣暑期盛事之一的卑南鄉魯凱族達魯瑪克祭活動昨天展開,高廿、卅公尺的鞦韆架今年加入巨大琉璃珠裝飾,特別醒目,也更添喜慶氣氛。

東興村是台東縣最大的魯凱族原住民聚居地,每年七月中旬的收穫祭盛大展開,總是吸引許多遊客到場體驗原住民文化,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巨型鞦韆架,高度約二、三十公尺,也是目前國內各原住民族群的豐年祭典中最大型的鞦韆。

昨天一早一場大雨,澆熄了烈日高溫,也讓活動會場涼快許多,部落青年們先至頭目古明德家中報信息,恭迎頭目到場後,古明德隨即展開祭竹祈福及迎領族火,並揭鞦韆藤,再由頭目妹妹古玉英啟盪鞦韆。

接著女青年團等成員接連盪鞦韆,女子們站上鞦韆的藤索腳踏後,族中青年把她的雙膝綁住固定,隨即在兩側拉藤索使鞦韆擺盪,越盪越高,而今年藤索上以大型鮮豔的琉璃珠串裝飾,十分吸睛。

此外,男女青年會成員、小朋友也接連表演古謠傳唱,純樸的歌聲伴著輕柔的舞步,展現東魯凱族人傳統文化之美,今天還有歌謠重現、傳統技能、鞦韆技藝比賽、鞦韆傳情等活動,族人歡迎遊客前往同歡。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自由] 《射箭、頂上功夫》來義收穫祭 遊客歡樂體驗


《射箭、頂上功夫》來義收穫祭 遊客歡樂體驗

2011/08/17


來義鄉喜樂發發吾部落收穫祭,進行射箭、打陀螺、頂上功夫等競賽活動,吸引了許多民眾前往參加。 (記者葉永騫攝)

〔記者葉永騫/來義報導〕來義鄉喜樂發發吾社區昨天舉辦部落收穫祭,進行射箭、打陀螺、頂上功夫等競賽活動,由於不限定男女性別,吸引了許多民眾前往參加,有些女性還特別來體驗射箭的樂趣,為來義鄉的文化觀光注入新的生命。

來義鄉喜樂發發吾社區昨天舉辦社區一年一度的部落收穫祭,來義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特別邀請外界人士前往部落參加收穫祭,吸引了不少民眾前往參加,活動內容包括射箭、打陀螺、頂上功夫,並且一起暢飲小米酒、享受風味餐等,讓前往作客的民眾都感受到原住民的熱情。

由於各項競賽並沒有限定性別,因此女生也能拿起弓箭學射箭、還有人穿上高跟鞋頭頂重物,讓在場的人無不拍手叫好、讚嘆不已,讓部落的收穫祭充滿了歡笑聲。

來義重建服務中心專案督導周克任表示,來義鄉在莫拉克風災後,部落的文化觀光產業正在發展恢復,這次的部落收穫祭結合生態旅遊舉辦,也吸引了不少民眾的參加,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特別組團前來參加,進行知性文化之旅,也對來義鄉的觀光旅遊活動的提升相當有幫助,未來服務中心將和鄉公所繼續推動部落巡禮等相關深度旅遊活動,以吸引更多人到來義鄉觀光旅遊,讓原鄉文化更有看頭。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自由] 狩獵台灣獼猴 原民申請獲准


狩獵台灣獼猴 原民申請獲准

200/06/27


野保法修正後,保育類動物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等,在緊急情況下,農民可先行獵捕。(記者張存薇攝)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7月起,排灣、魯凱等原住民族群陸續展開收穫祭,今年首度有排灣族部落申請狩獵保育類的「台灣獼猴」,縣自然保育科根據相關法令核准,但表示會持續追蹤獼猴族群數量、生態情況。

自然保育科指出,各族群因傳統文化祭儀需要、須上山或到溪河、海邊狩獵,即使是一般野生動物,依規定均須於1個月前向縣府提出申請,往年提出的大多是飛鼠、山鼠等,因南投縣已試辦開放狩獵山羌等保育動物,台東縣去年開始同意狩獵山羌,今年則有部落列出台灣獼猴。

自然保育科強調,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但族群量逾越環境容許量者不在此限。」經巡山員等查訪,發現部分山區的台灣獼猴數量的確比往年多,再加上尊重原住民文化,因此同意這個排灣族部落申請。

排灣族部落指出,狩獵台灣獼猴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且山區獼猴危害農作物,讓居民不堪其擾,提出申請後,絕對不會大肆濫捕。

自然保育科表示,這個部落申請數量為20隻,但由於是首度有人申請、考量整體生態環境、參與慶典人數,因此同意數量減半處理,未來並將持續追蹤、評估。

緊急情況 獵捕無罪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灣獼猴危害農作物,讓農民恨得牙癢癢,又拿「保育類動物」沒辦法,不過縣府農業處表示,野生動物保育法已修正部分條文,在緊急情況、未及報請主管機關處理者,可先獵捕。

台東縣獼猴危害嚴重,包括卑南鄉、東河鄉等,幾乎各鄉鎮都有猴害,農友只能以放鞭炮、開收音機等傳統方式驅趕,可是成效不佳;去年起,林務局開始試辦獵槍驅趕法,包括卑南、太麻里、大武、成功、東河、長濱等鄉鎮,只要在作物成熟採收期均可向公所申請,僱請原住民獵人以獵槍阻嚇獼猴,今年續辦中。

此外,有農友自行採用高電流、低電壓的電流網保護作物,效果不錯,因此在張順貴、賴嘉祥等議員要求下,縣府以計劃編列預算補助農友裝設。

自然保育科表示,目前計畫編列200萬元,以1甲地材料費5萬元計畫,補助額度約2.53萬元,並以高經濟作物、高面積優先補助。

自然保育科說明,去年7月,野保法第21條修正後、新增第2項條文,即「保育類野生動物有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在緊急情況下,未及報請主管機關處理者,得以主管機關核定之人道方式予以獵捕或宰殺以防治危害。」以協助農民妥善處理保育類動物危害農作物問題,保障農民權益,並兼顧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