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 Lasutan部落豐年祭 跳戰舞迎賓

「感謝祖靈庇佑,也希望青年返鄉,共同維護並推動部落傳統文化。」花蓮縣長夫人徐榛蔚昨天參加花蓮市國裕里Lasutan部落豐年祭,以原住民語向族人問候,許多族人驚喜,也回報熱烈的掌聲;Lasutan頭目李吉勇非常高興,指著掛在豐年祭會場周圍的旗幟鼓勵族人「說族語,從我開始!」

[中時] 以學術之名 原民轟台大偷神木

南投信義鄉山林共治自救會等多個原民團體,不滿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未事先告知,就把2棵因風災傾倒的千年紅檜神木,從原住民傳統領域運出,昨集結上百人到台大校門口抗議,要求台大將「竊占」的神木歸還,以慰祖靈,否則不排除採取更激烈的行動。

[自由] 〈台北都會〉聯合豐年祭冷清 挨批不尊重

二○一四新北市「原祭」原住民族嘉年華會系列—聯合豐年祭,昨天在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舉行,活動強調十六個族群代表參加,展現多元的文化內涵,偌大的廣場卻因出席的人少,相當冷清;原住民族議員痛罵原民局輕率的做法藐視原住民文化,令人氣憤。

顯示具有 數位機會中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數位機會中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自由] 數位機會中心 改變原民生活


數位機會中心 改變原民生活

2009/06/26


五峰鄉花園村長彭興福,把山上的石材做成的工藝品,成立網路行銷部落格,其中螞蟻是用油桐花子做成的,相當精巧。 (記者洪美秀攝)


中研院研究員江冠榮,利用原住民圖騰做成明信片,也成功行銷原民文化。 (記者洪美秀攝)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由教育部支持的新竹縣數位機會中心,昨天舉行「碩果97.綻Fun DOC聯合期末成果發表會」,由9個數位機會中心(DOC)展現成果,有尖石鄉北得拉曼及馬里光、泰崗部落的水蜜桃和北埔擂茶、峨眉野山田花鼓隊、寶山鄉三峰國小破銅爛鐵師生秀和原住民的原汁原味表演,結合手工藝品和水蜜桃特產,有如嘉年華會。

教部撥款補助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江冠榮說,數位機會中心由教部補助800多萬元支持竹縣7鄉鎮、成立9個數位機會中心,有五峰、關西、橫山、北埔、峨眉、寶山和尖石泰崗、馬里光和北得拉曼,透過新竹教育大學的師資課程教授,讓數位資訊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共設9個數位中心

江冠榮說,過去原住民賣的水果因有中盤商的剝削,往往僅夠溫飽,但透過數位機會中心的學習和電腦操作,原住民了解可透過網路架設行銷部落格,也懂得直接面對消費者,不再被層層剝削,5月由新竹教育大學學生協助架設的「一起桃媽媽歡心」網站,協助原住民在網路販售5月桃,就創下高銷售紀錄。

昨天竹教大學生一樣拿著鮮豔欲滴的水蜜桃,在發表會場上努力幫原住民行銷,並展示原住民參加數位機會中心後所設計的原住民圖騰包裝盒,象徵學習成果。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自由] 數位機會中心 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數位機會中心 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2008/10/01

記者陳儀珊/專題報導

新竹縣最近陸續在縣內9處「數位機會中心」(簡稱DOC)舉辦揭牌儀式,但在此之前,各中心已默默在這些偏遠地區進行半年多的數位教學,朝提升偏遠地區民眾資訊素養、縮短城鄉數位落差的目標努力,未來也盼藉此結合在地產業,教導鄉親們行銷地方特產。

這些DOC分別是由當地社區發展協會、觀光休閒產業文化中心、原住民部落培力協會與學校提出申請,橫山、北埔、峨眉、關西、五峰、寶山等鄉鎮各有一處,尖石鄉則有泰崗、馬里光、北得拉曼等3所。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表示,政府核撥經費給各DOC添購電腦、網路等設備後,除了要開設各類電腦課程,請講師來授課外,該中心每個星期還要達到固定的開放時數,讓家中無電腦或網路的社區民眾,能夠就近到中心使用設備。

這項為期至少3年的計畫,輔導團隊來自新竹教育大學,主持人是校長曾憲政,圖書館長林紀慧、教育系助理教授王淳民是協同主持人,提供各DOC課程規劃諮詢、講師團等資源,但最終目標是讓地方社區動起來,讓DOC能永續經營。

王淳民說,新竹縣的推動時間較其他縣市要晚了一些,但也因此有許多經驗可以學習。輔導團隊希望先回歸政府最初推動DOC的初衷,讓偏遠地區民眾了解電腦與網路是什麼?能夠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數位生活?促使民眾願意自發性的學習,主動接觸電腦。

日前位在三峰國小校內的寶山數位機會中心,在舉辦完揭牌儀式後,相關單位還乘機「驗收」學員的學習成果,只見半年前還是門外漢的銀髮族們,這會兒開心的坐在電腦前,自信地握著滑鼠做著文書處理,圖文並茂的簡報家鄉點滴,讓參與計畫的團隊成員們都感到很欣喜。

新竹教網中心人員說,學會操作電腦只是第一步,他們的長期目標,是要教學員學習架設網站與網頁設計,進而建置社區產業商品的電子商務平台,或是把社區產業特色數位化,做文化數位典藏,並且行銷地方的觀光旅遊資訊,帶動地方發展。

此外,線上課輔也是推動DOC的目的之一,讓偏遠鄉鎮的學童有機會接受更多新的刺激,新竹教育大學的學生則可藉此機會學以致用,透過志工營隊與線上課輔的方式,協助這些學童,並且實踐校方鼓勵青年學子服務學習的理念。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博碩論文]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原住民成人數位學習之研究-以原住民族網路學院為例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96/碩士
研究生:湯光明
指導教授:賴弘基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期刊論文] 當偏鄉社區遇見科技資源:以社會資本檢視九二一重建區數位機會中心的運作

洪貞玲 (2008),〈當偏鄉社區遇見科技資源:以社會資本檢視九二一重建區數位機會中心的運作〉,《新聞學研究》,第95期,頁145-182(TSSCI)

摘要:

       本研究以九二一重建區數位機會中心為研究對象,以社區組織為中心,探討社區社會資本如何有助於數位機會中心的運作並縮減城鄉數位落差。研究者自2005年起持續觀察重建區數位機會中心之運作,透過文獻法、田野觀察與深度訪談等方法蒐集資料。研究發現,九二一重建區因為災後重建的經驗,凝聚居民社區意識、活化社區組織與網絡、累積互信互動等社會資本,社區組織善用社會資本經營數位機會中心,在社區引進數位設備、培養數位技能及應用數位資源,有助縮減數位落差並推動社區發展。本文除累積本土縮減數位落差的實際經驗外,也在社會資本與科技的理論上有所貢獻,文後並對社區經營者及政策執行者提出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