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歧視 開罰
2011/03/11
◎ 馬躍‧比吼
海基會委託蔡阿嘎製作官方網路宣傳影片,其中的原住民角色被稱為「榜仔」
(Pannga,Pangcah語:男性生殖器)。雖然,他已公開向族人表達歉意。但是,我無法接受這種說謊、做秀式的道歉,理由是:首先,從蔡阿嘎臉書的紀錄顯示,他早在2月22日就已經知道「榜仔」的原意,甚至還相當自豪地在網站上發起「榜仔」猜謎活動。直到被立委舉發後,才在3月1日以無辜的態度,說只知道這個辭彙是「鐵錚錚的漢子」之意。豈不是犯錯不誠心悔改,且一錯再錯的惡人。
其次,當他現身海基會記者會時,以雙手合十強調「我完全沒有要傷害嘲笑原住民朋友的意思」。然而,原住民有那麼多的名字他卻選擇以不雅辭彙當名字,儘管有再多的解釋與藉口,但只有他自己知道,真正理由是什麼。相信對自己坦白,比在社會大眾面前表演懺悔來得重要。
最後,在廣告中原住民角色的說話方式與動作被以誇張戲謔的方式呈現,不斷複製「吳鳳」、「報告班長」、「海角七號」等主流影片中錯誤的刻板印象,還自我感覺良好,完全沒有反省能力,猜想他可能還不知道影片中也犯了刻板化原住民的錯。
我曾參與衛星電視新聞諮詢委員會,從中深刻體會到如要嚇阻族群歧視,避免重蹈覆轍,就必須從法制面著手,不可能奢望社會良心會自然出現。因為無罰則,媒體不斷犯標籤化原住民族的錯誤,幾乎每個月在電視上或報章雜誌中都能找到不當的報導。例如前陣子中央社一篇布農族高中生未滿18歲,中樂透彩頭獎卻不知無法兌獎的新聞稿,刻意標明得獎者身分,就是對原住民族的惡意嘲諷。
在總統府歡慶建國百年的時刻,社會上族群歧視事件仍層出不窮。從去年高中生自製惡搞短片,指達悟族祖先是日本AV女優、海巡署官員黃鴻輝講習時諷刺原住民酗酒,接著今年初總統府參議黃大鈞對陳情族人咆哮的傲慢態度、乃至近日桃園縣警員潘宥瑋的「死番仔」與海基會的蔡阿嘎「榜仔」歧視事件。
族人長期被迫生活在被污名化與被嘲笑的環境中,心理受了嚴重的創傷,也降低了自我族群的認同。歧視的言論或刻板印象不斷被主流社會複製,透過優勢媒體大量放送,因為不曾出現有力且持續性保障弱勢族群免受壓迫的機制,使族群間因偏見與歧視所產生的傷害愈來愈深。
對待第一民族不應流於表象,因為族群關係是一項嚴肅且複雜的議題,特別是經歷不同政權的統治,在資源分配上相對於漢族群,始終處於社會弱勢階層、被支配的角色,這樣的互動關係並不平等。過去百年來統治者執行同化政策與土地剝奪的歷史傷痕仍舊清晰可見,對待族群關係態度理應更加謹慎,否則終將重蹈原住民族群被迫消逝的覆轍,如同島上西半部曾經活躍的一百多個族群。
在此,盼望立法與行政單位必須正視「反族群歧視法」制定與執行的必要性,才能提供有效消除族群歧視的機制,藉以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進而培養島民具備多元文化的思維。族群的和諧必須從本質上「尊重差異」做起,而尊重就先從犯錯後「真心道歉」開始。
馬躍‧比吼(紀錄片工作者,Pangcah人)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