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媒體的未來系列完:拒絕政治干預 原視記者發聲
2008-10-29 22:27 作者:陳威任
【記者陳威任專題報導】新聞記者除了為自己的報導負責,也必須遵守編輯台的內部規範;對於原民台記者而言,本應該背負著為弱勢族人發聲的責任,但是除了受到原民台不穩定的制度影響外,來自政治勢力的介入,也讓原民台內部士氣低迷。
原民台成立以來風波不斷,原先的經營方式是透過標案委外辦理,開台初期就歷經台視文化及東森電視的經營,經營權的不穩定加上得標者的政治傾向及商業考量,讓節目品質低落。
2005年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即召開記者會,抨擊原民台淪為政府電視,不但無法獨立自主,更受到執政勢力影響。
原民台不能說的秘密
2007年開始,依照《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規定,原住民電視台改名為「原住民族電視台」,正式加入公廣集團,轉型成非商業性的原住民族公共媒體。外界本以為加入公廣集團,可以讓原民台不受政商力量干預,但是對於內部員工而言,很顯然感受不到。
長期以來原住民傳播權受到主流社會的抑制,原住民卻少發聲空間,好不容易成立了屬於原住民的電視台,對於台內的原民傳播工作者而言,這不僅只是一份工作,更背負著傳承族群文化及逆轉主流觀點的使命。
但是有太多的內部問題以及外在因素,讓這些媒體工作者越來越無力,甚至看不到自己以及這份原本該神聖的工作,有任何的未來可言。
這些都並非電視台工作者的責任,而是源自於原民台的制度設計不良,再加上預算和人事均由原民會控制,原民會所編列的預算如果在立法院遭到刪除,原民台的經營就會立即受到影響。正因為預算撥付的權力控制在行政、立法機關手中,所以只能處處配合掌握預算生殺大權的立委。
不願具名的原民台記者表示,對於外界的種種壓力,原民台的長官不但沒有保護自己的員工,反而要求記者更改報導的內容,或是乾脆將記者的報導壓下來不發,為了迎合政治人物而失去媒體的功能,簡直就是自廢武功。
政客掌經費左右報導
「我們走進沒有其他媒體願意進去的部落,就是為了真實反映出部落族人的心聲,但是主管往往會以缺乏主管單位說法為由,將新聞擋下來。」原民台記者小白(化名)表示,身為媒體工作者,平衡報導是基本認知,他們也一直維持著新聞中立,但是政治人物指導新聞方向的情況卻依然屢見不鮮。
「只要對於報導一不滿意就直接找台長,直接刪減預算,可是記者們所做的報導,並不是為了服務政治人物,而是為了傳達原住民的心聲。」小白表示,如果不能如實表達部落聲音,原民台和其他電視台又有什麼不同?
加入公廣集團後,在外界看來似乎是原民台最好的保護傘,但是小白表示,其實原民台在整個公廣集團下是非常弱勢的。
「不管是設備或是資源,原民台在公廣集團裡都相當落後,在公廣集團下,原民台的人事和預算也都無法自主,甚至可以說,公廣集團還不夠看重以及信任原住民。」小白認為,持續留在公廣集團,對於原民台而言並不是好事。
對基金會看法各不同
至於基金會的成立,到底能不能為現在的原民台帶來曙光,原民台媒體工作者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共同的希望,都是能夠貫徹以原住民為主的創台理念。
不願具名的原民台記者表示,對於留在公廣集團或是成立基金會,他選擇兩邊都不按,因為不論選擇什麼樣的制度,想要把媒體當成工具使用的還是大有人在,多的是想要追求位置跟權力的人。
原民台族語主播倫敦‧伊斯瑪哈善表示,全世界的原住民媒體背後都有基金會的運作,雖然外界對於基金會的設立會有很多質疑,但是他認為這些都是「預設可能」,沒有實際做過,誰都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當初不管是原民會要成立,或是原民台要創台,很多人也都不看好,甚至認為不可能成功,但是實際證明是可以做到的。」倫敦表示,雖然不能說已經做到很好,但是如果只因為可能的潛在問題,就放棄不去做,很多原住民事務就都不可能實現了。
小白認為,雖然基金會成立後還是可能發生政治干預新聞報導的情況,但是基金會至少可以提供原住民舞台,改變目前仍屬於依附的情況,有了自己的人力資源及設備後,才可能談原住民的主體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