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俊智/瑞穗報導】
【2012-05-09/聯合報/B2版/宜花綜合新聞】
阿美族傳統趕鳥利器「木琴(Kokang)」經時代變遷,失傳60多年,直至花蓮縣瑞穗鄉奇美部落族人賴雲義將其改良作為樂器,才讓世人重新接觸,古老文化歷史也因此得以傳承。
木琴在阿美族語裡叫做Kokang,是以刺蔥、雪桐、藤線等素材構成,早期部落族人每3天就會在田中敲擊木琴,製造不協調的音律和尖銳巨響驅趕鳥獸,防止農作物遭破壞。
「如果不是長輩重製,我也不知道有這工具。」文史工作者鄭志貴說,隨著時代進步,後人改用鞭炮驅趕鳥獸,木琴也因此被遺忘60 多年。
民國85年,部落為準備參加國家戲劇院表演的樂器,當時奇美國小老師賴雲義重製木琴,重新被大家認識。改良後,木琴發出的聲響從刺耳噪音變成清脆悅耳的敲擊樂。
新的木琴以魚線懸置空中,以往多為3根,現在為展現音律的變化,擴充為5根絃。鄭志貴說,木琴製作十分費工耗時,木材得先花1年時間煙燻,防止蟲蛀導致腐壞或音律跑掉。雖然現在已有族人著手重製,但數量仍相當罕見。
奇美部落的原住民文物館不僅保有失傳多年的木琴,也有許多歷史文物。民國45年,政府興建的「勝利號」渡船,是瑞港公路開通前,部落居民前唯一的聯外交通工具;雖然渡船已成為歷史,但當時的木槳仍保留在館中展示。此外,文物館中還有許多黑白照片、文物,為部落先民的拓荒歷史作見證,遊客也能進一步了解阿美族的文化與傳統。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聯合] 阿美族傳統木琴 原本用來趕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