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自由] 【市井小民.文化傳奇】廖賢德的泰雅文物 讓泰雅自嘆不如


【市井小民.文化傳奇】廖賢德的泰雅文物 讓泰雅自嘆不如

2009/06/01


新竹縣竹東鎮民廖賢德30年來記錄泰雅原住民的文化,也收購許多珍貴的原住民文物,希望以後可以捐出放在博物館內。(記者王錦義攝)


去年廖賢德為了踏查昔日原住民步行往來尖石、五峰的歷史,背著40多公斤重的行囊花了近一個月走完百里的山路。(廖賢德提供)


廖賢德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工作室掛著斗大的紋面老人照片,他記錄泰雅原住民歷史文化的據點。(記者王錦義攝)

記者王錦義/專題報導

走進廖賢德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工作室,眼神自然地被牆上斗大的泰雅紋面老婦人相片吸引,「這是不是很美?」廖賢德這樣問我。我想,若沒有廖賢德這樣對泰雅文化充滿熱情的文史工作者,應該無法捕捉到紋面老人如此生動的神采。

初見廖賢德,是在竹東鎮40公里外的秀巒國小,當天他拿著DV攝影機,專心拍著學生的畢業典禮,臉部線條深邃、皮膚黝黑的他,與原住民如同家人般交談著,我還以為他是泰雅學童的家長,經部落族人介紹,才知道原來他是個部落文化工作者。

記錄部落 靠打零工過活

其實,廖賢德是竹東在地客家子弟,卻對泰雅文化極其著迷,30年來騎著一台老舊的野狼機車穿梭來去,踏遍尖石、五峰鄉11個村、51個部落,仔細記錄原住民的庶民生活,「這些現在沒人注意到的變遷,50年後就是珍貴的史料」,他說。

回到工作室,廖賢德坐在書桌前,微駝著背,戴上老花眼鏡,拿起相機拍照、量測、寫上他考據而來的資料,每件文物都非常詳細地建檔,「注意周到」,廖賢德把日籍人類學家伊能嘉矩的探查三原則寫在書案上,提醒自己不能犯錯。

廖賢德目前累積幻燈片約2萬張,黑白照底片超過6000張,DV錄影帶500多捲,原住民與客家文物合計千餘件,他多數時間投入部落文史調查、耆老訪談,只靠打零工賺取微薄收入,年收入不到7萬元,有時連洗相片的錢都不知在哪裡,他總是「先拍了再說」。

拒日重金 文物寧捐不賣

民國87年,曾經有日本人出價500萬要購買廖賢德的收藏品,卻遭到他一口回絕,他並沒有因為金錢誘惑而使本土文物流落異鄉。

工作室牆上掛著「原客文教基金會」行事曆,我問,為什麼不找企業或是政府資助?他說,政府限制多,博物館可能還沒辦成就先變成了蚊子館,而不找企業贊助則是不想染上商業色彩。

庶民有夢 設原客博物館

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捐出」自己所有收藏,還原泰雅文化,並集結庶民的力量,由下而上,在竹東成立一個屬於「公眾」的原客博物館,讓原住民與客家的子孫能夠了解祖先的歷史。

夢想也許遙遠,但廖賢德清楚知道要做什麼,現在也朝著這方向努力前進。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