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多元 復名先爭取認同
2008/02/27
記者花孟璟/特稿
鳳林鎮山興里位於花東縱谷中區花蓮溪東岸、海岸山脈西麓,漢人古稱「六階鼻」,原住民則稱「吉拉卡漾」,但是,要談「復名」之前,得先釐清各族群「先來後到」之爭!
首先,撒奇萊雅人主張是他們的先民先到,撒奇萊雅人以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加禮宛事件為起點,認定撒奇萊雅人由奇萊平原搬到山興,已有一百三十年。
但是,山興部落這支撒奇萊雅族人,同時也認定「吉阿屋賚」是祖居地,他們先遷到海岸山脈東側的海邊聚落「吉阿屋賚」(今豐濱鄉)住了一陣子,後來因為水患,才在山興落腳,並將此地稱為「吉拉卡漾」,意為「三面環山」。
文獻記載,在清光緒年間,已有閩客移民到山興地區囤墾,是鳳林鎮最早有漢人開發的區域,由於海岸山脈在此地有六條山稜延伸到花蓮溪旁,有如突鼻,因此漢名為「六階鼻」。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清政府改卑南廳為台東直隸州,下轄台東廳、花蓮廳,六階鼻也有清兵營防駐軍。
從加禮宛事件到清兵進駐六階鼻,差距只有九年,且撒奇萊雅人也不是一開始就遷居到山興,因此,到底山興該不該「復名」吉拉卡漾,其合理性在哪裡?恐怕還得獲得其他族群認同。
日本人一八九五年治台後,由於六階鼻與日文的「山崎」音近似,一九三七年改稱山崎,終戰後國民政府又改稱為今名「山興」。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自由] 族群多元 復名先爭取認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