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中時] 《新故鄉願景》獅子鄉最有生命力的部落 倉庫 變孩子第2個家

中國時報    A6/新故鄉動員令 117站/ 屏東獅子鄉           2014/05/19
《新故鄉願景》獅子鄉最有生命力的部落 倉庫 變孩子第2個家



【執筆:黃奕瀠】
  因單親或隔代教養,乃至於原住民酗酒的問題,使得許多部落孩童 在學業和生活上失序,更加強了原本的弱勢處境,看在許多原住民知 識分子眼裡,不免感慨。
  屏東縣獅子鄉伊屯部落族人馬月蓮3年前為部落孩童成立課輔班, 並接送他們上下學,甚至擔起母職角色,為的就是讓孩子能有穩定的 學習環境,「教育,是改變弱勢者的機會。」
  在馬月蓮談及部落故事前,主持人王美玉便在本報和正聲廣播電台 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開場,提及當日兒童福利聯盟調查發布的調 查報告:台灣仍有許多家庭,因忙於工作而無法照顧孩子,甚至還有 76%家庭借錢養小孩,「台灣的貧富差距比想像中的大,在偏遠地區 更有許多孩童需要被照顧。」
  隔代教養家庭失能
  伊屯部落也是如此。這個南排灣部落位於南迴公路(台9線)上, 因山上就業機會少,導致青壯年人口為了工作及求學而外流,部落內 留下的大多是無謀生能力的老年人及幼兒。
  被孩子們喚為「阿姨月蓮」的馬月蓮,原是個在都市工作的護理師 ,因待產回到部落,只見孩子們無所事事地破壞農作或電魚,甚至曠 課不去上學,讓老師校長頭痛不說,大腹便便的她,也屢遭捉弄。
  「因為隔代教養,Vuvu(排灣語:祖父母)的年紀大了,在照顧教 養上失能。」馬月蓮補充,單親家庭多、父母常不在家,就算在家也 是成天喝得醉醺醺,連孩子作功課的書桌都霸占了。
  「沒有家庭功能,就沒有教養功能。」她認為必須做點什麼,剛巧 當時部落來了一位新牧師,提議將孩子們集合起來、教育他們,「我 決定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才有辦法導正他們的生活習慣。」
  接送上學減少曠課
  馬月蓮先是要接送他們下課。孩子就讀的丹路國小距部落車程約1 0分鐘,老人家無力接送,若是騎摩托車得同時載送兩三人,遇上雨 天,更是無力解決,於是,伊屯部落曠課率驚人。
  馬月蓮接下這個任務,讓家裡的廂型車成了交通車,必要時還兼當 救護車,在孩子生病時,代為處理。甚至,受部落家長委託,為許多 孩子簽起聯絡簿。
  有些孩子把她當成母親,母親節她就要上台好幾次,接受孩子們致 贈康乃馨。因為收服了孩子們的心,也讓他們將課輔班當作家,與都 市小孩百般不願上安親班相比,這裡的孩子是刮風下雨也想去。
  犯了規就進不了門
  馬月蓮訂下「來課輔班」的規矩:不能曠課、不可說髒話...... 要是犯了規,便不能進去課輔班。孩子因而循規蹈矩,課業上了軌道 ,也讓師長都鬆了口氣。
  馬月蓮原是鄰近牡丹鄉的排灣族,15年前嫁到伊屯部落,對她而言 ,部落相差不大,而她童年也同樣辛苦。
  「我會羨慕同學有錢上補習班學才藝。」雖然以前沒課輔班,不過 ,馬月蓮仍受到完整的教育,因為沒讀過什麼書的父親認為,男孩子 不讀書沒關係,還有工作的力氣,女孩子卻不是,必須全力栽培,「 每到晚上7點,全家必須放下手邊的工作,在客廳圍在我身邊,陪我 寫作業。」
  她說,父親認為讀書才能翻身,才能為部落奉獻。提起父親的遠見 ,馬月蓮哽咽落淚。
  募款蓋多功能教室
  目前,伊屯課輔班是借村長家倉庫為使用空間,亦即是馬月蓮家, 倉庫鄰近廚房且破舊漏雨,若要整修,恐有圖利自家之嫌,她計畫興 建一座多功能部落教室,不僅讓孩子、婦女能在這上課、製作傳統工 藝,還能讓旅人經過部落時能有停留的地方,能陪孩子學習玩樂,也 能幫老人綁綁山蘇。
  「我們部落這邊有數量最多的貓頭鷹,終年都有螢火蟲,非常希望 大家來認識我們。」

  雖然目前有伊甸基金會和恆春基督教醫院協助部分課輔班經費,但 離他們的目標仍很遠。他們一邊利用販賣山蘇的部分利潤經營課輔班 ,也透過部落婦女手工藝品掙得收入,而這些都得靠部落的齊心協力 和共識,馬月蓮說:「我們雖然是獅子鄉最小的部落,但也是最有生 命力的部落。」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