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原視更好看 族人論壇發表想法
2012-3-15 21:58 作者:金惠雯
■金惠雯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為了建立與營運一個具有原住民觀點與原住民族主體性的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視),委託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以下簡稱原促會)分別在台東、屏東和台中等地舉辦3場部落論壇,廣邀部落族人分別對文化、語言與新聞等不同議題面向進行意見交流,希望集結這些來自部落的聲音,提供給原視在未來營運與發展上的建議。
首場部落論壇於3月10日在台東的卡地布部落文化廣場登場,共有來自花東地區的原住民社團代表、部落族人以及關注原視發展的各界朋友超過30人參與。
論壇主要分成兩個階段進行,上午分別針對語言傳承、新聞品質、文化傳承與部落發展等4個面向,邀請對這些議題有長期觀察或深入研究的學者或專家引言,讓參與論壇的朋友對這些面向的議題能有進一步的認識。
下午則希望透過開放空間會議的精神來推動,並且融合「世界咖啡館」的做法,讓所有參與的代表都能充份發言,並循序漸進地將參與者的意見逐步彙整,最後希望能整理出該場次參與者的共同想法,做為對原視的建議方向。
台東場上午邀請的引言人分別為台東縣都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筱帆(語言傳承)、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洪貞玲(新聞品質)、財團法人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戴明雄(文化傳承)與慈濟大學講師潘朝成(部落發展)。
吳理事長在現場放映了一段自己拍攝的紀錄片,對於部落裡小朋友無法擁有母語環境的狀況請命,希望原民台能夠多製作母語的節目,為語言的傳承扛起責任;洪老師則是用新聞研究的數據表示,原民台的新聞報導內容固然都是以原住民為主,但是在議題設定與報導方向上有很多需要改進的空間。
戴董事長則是從部落發展的角度提到原民台做為媒體,是否真能引起部落族人共鳴而感到憂心;最後潘老師更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認為原民台應該設定閱聽對象為一般社會大眾,運用媒體的工具讓更多人了解原住民。
在引言人分享各自的觀點之後,下午由引導師Jessie協助帶領進入開放空間會議的討論,儘管只花了不到3小時的時間,但卻引發了5個議題的討論,參與人員在不同時段對不同議題放入了自己的意見,讓原文會收集到許多寶貴的意見與看法。
原文會董事長洪清一在最後結論時表示,對於台東場的討論過程非常感動,尤其在原文會正在完成營運計畫書的此刻,大家的意見更成為支持原文會營運原民台的支柱,不但會把大家的意見放入營運計畫書中,也期盼大家可以更加關心未來原民台的發展與成果。
此外,為了更進一步收集各界的意見,原文會與原促會還設計了線上問卷進行意見調查(可至http://taiwan.atipc.org/填寫),希望可以更了解目前原視各類節目的收視現況以及族人的觀感,凡完成問卷填寫者,將可獲得神秘小禮物一份,若無法進行線上填答者,可逕向原促會索取紙本問卷(洽詢電話0800-202928#3),採傳真回函的方式填答。
歡迎各界關注原視發展的朋友踴躍參與部落論壇,提供寶貴意見,讓原視能成為屬於台灣原住民族的、具有部落觀點的電視台。
以下是3月10日在台東場的討論紀錄,在此整理刊登,供各界參考。
小組報告展示分享:
議題一:原民台新聞如何促進部落發展?
召集人:徐昇明
參與者:黃懿萱、陳采邑、洪貞玲、梁德珊、陳睿哲、馬竹英
討論內容:
1.應加強原民台的獨立運作與獨立的經費來源。
2.原民台應數位化。
3.原民台人力不足,軟硬體應加強。
4.原民台新聞報導應新聞內容多元化,發揮監督政府的媒體責任。
5.原民台應加強網路收視。
6.新聞普及度可參考公視pepoo的運作讓部落族人成為原民台新聞的來源。
7.族語新聞可作為語言學習的工具,但重複的節目播放頻率太頻繁。
8.新聞報導對於財團利益侵害原住民土地及部落發展如何取得平衡。
9.培養原住民青年的製播能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
10.談話性節目的與談人重覆率太高,應讓更多部落的人參與發聲,或到各部落輪流舉辦,以提升收視率。
11.原民台的價值觀是要走主流抑或是凸顯少數民族的聲音?
12.要求原民會讓原民台脫離公廣集團,獨立運作。並儘速修正相關法律。
13.請民眾檢舉原民台被蓋台問題。
議題二:原民台可否脫離公廣集團,自主經營發展?
召集人:徐昇明
參與者:黃懿萱、陳采邑、洪貞玲、梁德珊、陳睿哲、馬竹英
討論內容:
1.尋找自主運作的經費,在經費不足情況下的解套方法,是在有限資源下把事情做好。
2.當初原民台因設備人才不足,將原民台放在廣電集團下經營,但公廣集團沒有規劃,讓節目製作會受到其限制。應轉至原文會底下自主經營,減少政治力干涉,突顯主體性。
3.脫離公廣集團後,硬體設備方面可參考東部新聞中心的做法。
4.尋求立委支持原民台轉交給原文會管理。
5.原民台應從部落在地文化定位價值觀,不應一昧地依賴。
6.族人都要了解此問題,並支持原民台交由原文會管理。
議題三:如何提升原視節目主持人的品質?
召集人:王中山
參與者:吳筱帆、潘朝成、陳冠年、高明智、余美珠、杜英傑、林正春
內容:
1.歌舞節目評審不專業。
2.主持人講話會誤導觀眾,讓非原住民誤解原住民的形象或誇大刻板印象,主持人應注意儀態與主持能力。
3.外包節目應注意品質管理。
4.原民台節目對部落文化不夠深入,應該深入介紹原住民文化。
5.節目應透過原文會品管審核,節目不具有吸引力。
6.節目品質建議學習探索頻道,結合在地文化,或許會更具可看性。
7.原民台主持人都以搞笑方式主持,沒有做功課。節目沒有精心設計,應更用心於挖掘原住民文化在製作節目上。
議題四:原民台如何做語言傳承?
召集人:林正春
參與者:吳筱帆、潘朝成、陳冠年、高明智、余美珠、杜英傑、王中山
討論內容:
1.族語認證機制形同虛設,學校的母語課不應只有一個禮拜一堂課。建議在暑假時以夏令營的方式學習母語,建議原民會設立各族的森林小學。
2.原民台應扮演母語傳承的角色,建議成立原住民大學,主要學習族語與族群文化,並提供就業管道,使之成為獨立的系統,原民台應傳播上述理念。
3.族語新聞節目可與地方有線電視合作申請播放,不占用原民台頻道。
4.原民台直接給予地方經費、資源、培育人才,自行製播節目,運用公民記者平台。
議題五:原民台的兒童節目內容
召集人:徐昇明
參與者:黃懿萱、陳采邑、洪貞玲、梁德珊、陳睿哲、馬竹英
討論內容:
1.流行的卡通加上族語發音的雙語播放。
2.製作原民文化的卡通節目。
3.培訓兒童節目製作人才。
(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
「我對原住民族電視台的期待」首場論壇在台東登場,財團法人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戴明雄分享文化傳承面向的觀點。(圖文/原促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