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熱腸 好茶闢好漢坡
2011/02/23
好茶人攀山崖開出一條回家的路。(圖由邱金士途供,記者侯千絹翻攝)
好茶人靠雙手雙腳闢出一條回家的路。(圖由邱金士提供,記者侯千絹翻攝)
山坡陡度有些幾乎近垂直。(圖由邱金士提供,記者侯千絹翻攝)
人稱「邱爸」的邱金士是著名的舊好茶守護者。(記者侯千絹攝)
好茶勇士睡在簡易的工寮裡。(圖由邱金士提供,記者侯千絹翻攝)
〔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法國「種樹的男人」故事流傳,在荒漠之地種下希望與愛,屏東66歲魯凱族老人邱金士,率部落族人步行4小時,挺進故鄉舊好茶,花了約3個月,站在沒有路的斷垣殘壁山頭上,沿著祖先蹤跡,一刀一斧,上個月,終於為後世子孫打通一條回家的路。
好茶村無路可走
30多年前,好茶人因為交通、醫療和經濟等因素,500餘人從居住數百年的舊好茶遷村新好茶,舊好茶只留下國家級古蹟石板屋群,近年風災頻仍,舊好茶已無路可走,新好茶也完全淹沒在土石中,今年元月好茶人移居到瑪家農場的禮納里部落,好茶遷村史成為原住民部落遷村的縮影。
但對魯凱族人而言,舊好茶是永遠的家,沒有了回家的路,猶如斷了根,邱金士與部落族人照著祖先走過的古路,開山闢路,山友們在登山網站上,各自聯繫提供人、物力,支持回家運動。
上月打通古道
邱金士說,在台大城鄉研究所及民間山友的支持下,購買發電機、鋼筋、繩索等配備,由熟悉路況的族人白浪率隊,花了2個月探勘後,投入20個工作天,上個月終於打通古道。
邱金士說,站在bau bau的山頭,夥伴貼著懸崖施工,稍不留神就會墜入百丈深淵,簡直如電影版「不可能的任務」,原本有10名成員,但因危險度極高,最後僅剩4名成員堅持到底。
坡度幾乎成90度
邱金士說,成員每天工作8到9小時,有些坡度幾乎呈90度的垂直狀態,但回家是大家共同的信念,堅定了成員的步伐,大夥小心翼翼地釘鋼筋、拉纜繩,貼著山壁開路,遇大雨,就躲進只有一片由雨帆撐起的工寮休息。
邱金士說,古道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階都是他所熟悉,充滿著故事、歷史與文化,猶如魯凱文化的臍帶,路剛搶通,好茶隨即展開國家古蹟舊好茶石板屋的整修,現有10個人投入,預計4月底會有初步成果。
邱金士說,他知道天災頻仍,族人必須隨遇而安,但不能忘記舊好茶是魯凱人靈魂的歸處,後續將補強路道的安全性,讓族人願意回家,期盼有一天能在舊好茶開辦一所森林學校,延續部落的生命。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