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期刊論文] 原住民部落自主傳播的媒介試驗:花蓮縣福音(Lohok)部落「村長麥克風」計畫 The Media Experiment of Indigenous Tribal Communication: The "The Village Head's Microphone" Project in the Lohok Tribe

林福岳(Fu-Yueh Lin)

《傳播研究與實踐》 ; 1 卷 2 期 (2011 / 07 / 01) , P149 - 177

摘要:
臺灣原住民族由於長期被殖民的歷程,使得傳播主體性被剝奪,傳播權未獲得保障,可能的改變方式是透過自有媒體進行自主傳播,方能翻轉傳播弱勢的現況。「村長麥克風」是一個
在原住民族部落實施的試驗性傳播計劃,一群原住民研究生的志願工作者,他們前去花蓮縣玉里鎮的福音部落,運用小學中電腦教室的資源,教導10-14歲的小朋友運用自己的族語製作廣播節目,放在網路上供聆聽,並經由部落中的播音系統公開播放。該實驗一方面為原住民傳播權找到實踐的場域和方式,同時也為部落傳播創造新的可能。尤其是年輕一代,將所建構的認同轉化成為媒介內容,更是饒富興味的嘗試。

參考文獻:
林福岳(2010)。由「他者」轉向「我群」─原住民電視臺傳播主體性實踐之探討。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3(2),131-162。

林福岳、陳楚治(2008)。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探源及詮釋。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1),59-81。

郭良文(2010)。蘭嶼的另類媒體與發聲:以核廢料與國家公園反對運動為例。中華傳播學刊,17,43-74。

Ashcroft, B.,Griffiths, G.,Tiffin, H.(1989).The empire writes back: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London:Routledge.
Eriksen, T. H.(1993).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London:Pluto Press.
Habermas, J.、郭官義譯、李黎譯(1999)。認識與興趣。上海:學林。
Kennedy, T.(1988).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onference.New Orleans, LA:
McClintock, A.(1995).Imperial leather: Race,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the colonial conquest.New York:Routledge.
Nigg, H.,Wade, G.(1980).Community media: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in the UK: Video, local TV, film, and photograph.Zurich:Regenbogen-Verlag Zurich.
Riggins, S. H.(Ed.)(1992).Ethnic minority media: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bury Park, CA:Sage.
Servaes, J.(Ed.),Jacobson, T. L.(Ed.),White, S. A.(Ed.)(1996).Participatory communication for social change.London:Sage.
Servaes, J.(Ed.),Jacobson, T. L.(Ed.),White, S. A.(Ed.)(1996).Participatory communication for social change.New Delhi, India:Sage.
Subervi-Velez, F. A.(1986).The mass media and ethnic assimilation and pluralism: A review and research proposal with special focus on Hispinics.Communication Research,13,71-96.
Viswanath, K.,Arora, P.(2000).Ethnic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ssay on their role in integration, assimilation, and social control.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3,39-56.
孔文吉(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臺北:前衛。
孔文吉(1998)。前瞻跨世紀原住民傳播權益之藍圖─兼論傳播媒體與原住民形象的文化問題與權力政治。山海文化雙月刊,19,105-123。
巴蘇亞‧博伊皙努(2000)。傳播媒體與原住民。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8,2-3。
王嵩音(1998)。臺灣原住民與新聞媒介。臺北:時英。
江冠明(1996)。「原住民觀點」與「原住民新聞雜誌」。電影欣賞,79,65-67。
李文富(2000)。訪問孫大川老師談原住民媒體權。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8,19-21。
李亦園(1982)。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
林惠娟(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傳播學研究所。
林福岳(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林福岳(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林彣鴻(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金惠雯(2000)。原住民與媒體運作之我見。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8,13-15。
施正鋒編、謝若蘭編(2006)。當代紐西蘭民主政治。臺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
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臺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臺北:韋伯文化。
孫秀蕙(2001)。原住民節目的經營與定位:主體性之建立與雙元論述的可能性。新視野:公共電視發展與未來國際研討會,臺灣,臺北:
浦忠勇(2000)。從鄒族祭典場域看媒體的操弄。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8,9-12。
馬紹‧阿紀(1998)。原住民與「頭條新聞」。台大新聞論壇,5,27-32。
高曉佩(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張錦華(1997)。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臺北:正中。
張鴻邦(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郭雅婷(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陳楚治(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
陸正誼(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程予誠(2003)。網際傳播對網路、人、組織未來的影響。臺北:五南。
黃宣衛(2005)。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阿美族研究論文,臺北:
黃孫權(1996)。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五年版。臺北:新聞局。
黃貴潮(1994)。豐年祭之旅。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黃葳威(1997)。原住民傳播權益與電視新聞節目:一個回饋的觀點。新聞學研究,55,76-102。
楊政霖(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管中祥(2002)。從Habermas的溝通觀再思考媒體傳播過程的權力意義。中華傳播學刊,2,185-220。
鄭立明(1996)。媒體,觀點,原住民─「原住民新聞雜誌」座談紀實。電影欣賞,79,55-63。
謝偉姝(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蘇裕玲(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