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博碩論文]多元文化主義下原住民族電視台經營策略之研究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99/碩士
研究生:陳子渝
指導教授:陳志瑋



摘要:

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稱原視)成立的宗旨是為具體實踐原住民族的媒體近用權,其背負著保存及宣揚原住民族文化之使命,亦是回應多元文化主義肯認弱勢群體之訴求。但原視如欲達成其設立之宗旨,則不能僅侷限於扮演原住民族的電視台,除了深耕族群文化外,也必須增加與其他族群的交流溝通,才能真正達到保存及宣揚原住民族文化之使命,故本研究係以策略觀點規劃出能積極落實多元文化主義、保障原住民媒體近用權,及維護原住民主體性之原視經營策略,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在研究方法的運用上,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法及深度訪談法,經由蒐集及分析國內外原住民傳播相關文獻,並邀請與原視經營相關及有深入研究之產、官、學界人士進行面談,蒐集有關節目規劃、行銷推廣、組織與人事管理、經費來源、族群結構、政治因素等經營影響因素之資料及看法,以確保能產生具價值之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之策略建議包含有(一)成立數位技術部門,協助發展公民媒體,(二)計畫性培育原住民傳播人才及原住民節目之獨立製作團隊,(三)整體性檢視節目規劃內容,訂出節目規劃策略地圖,(四)擴大與主流媒體合作面向,加強族群交流與行銷效益,(五)善用政府各項補助政策,以增加預算外節目製播經費,(六)研議參考國外原住民電視台採收費方式,以解決經費不足之問題,(七)擴大原視影響力,使成為「社會大眾的原住民族電視台」,(八)凝聚族群共識,使成為提升及推展原住民傳播權之積極力量,(九)主管機關應盡快出面協調原文會與公視基金會之合作模式,(十)推動制訂專屬之原住民公共廣播電視法。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孔文吉(尤稀.達袞)(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初版)。台北:前衛。
王嵩音(2001)。族群節目之功能與定位。發表於「新視野」公共電視發展與未來國際研討會,公視基金會主辦,台北。
王嵩音、張芝青(2008)。原住民族節目之閱聽人研究。發表於大眾傳播媒體中的原住民學術研討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台北。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07)。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第二版)。台北:前程文化。
司徒達賢(2005)。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再版)。台北:智勝文化。
呂苔瑋、邱玲裕、黃貝雯、陳文儀(譯)(2006)。公共管理與行政(Owen E. Hughes原著)。台北:雙葉書廊。
李建良(1998)。「民主政治的建構基礎及其難題:以『多元主義』理論為主軸」。收於蕭高彥、蘇文流主編(1998)。多元主義(初版)。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林子儀(1991)。論接近使用媒體權。新聞學研究,第45集,頁1-23。
林火旺(1998)。「公民身分:認同和差異」。收於蕭高彥、蘇文流主編(1998)。多元主義(初版)。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林清河(2006)。策略管理。科學發展,第399期,頁12-19。
林福岳(2008)。原住民傳播主體性與媒介表現。發表於大眾傳播媒體中的原住民學術研討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台北。
林建煌(2008)。策略管理(第二版)。台北:新陸。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1)。公共管理(初版)。台北:智勝文化。
吳瓊恩(2007)。行政學(增訂三版)。台北:三民。
洪聖斐、郭寶蓮、陳孟豪(譯)(2008)。行政學-公部門之管理(Grover Starling 原著)。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與政治。發表於2004台灣客家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灣歷史學會主辦,台北。
施正鋒(2004)。從多元文化主義看客家電台。發表於2004年客家電視台研討會,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台北。
施正鋒(2005)。台灣原住民的集體人權與美澳紐加等國的比較。發展於2005年第一屆人權學術論文研討會,東吳大學人權學程主辦,台北。
涂瑞華(譯)(1996)。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Straubhaar,J.,& LaRose R. 原著)。台北:亞太。
曹一文(2006)。台灣原住民族群認同與原住民電視收看行為、動機與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佛光大學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陳順孝(2009)。「台灣網路公民媒體的發展與挑戰」。收於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2009)。台灣傳媒再解構。台北:巨流。
陳彥龍、劉幼琍(2006)。邁向「公集團」:數位時代我國特定族群專屬電視頻道之法制研議。中華傳播學刊,第10期,頁109-153。
陳清河(2001)。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廣播電視媒體運作機制分析之研 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陳清河(2003)。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文教傳播基金會」之可行性評估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陳清河(2004)。科技、政治與弱勢傳播-以台灣原住民族之廣電媒體近用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4期,頁109-138。
陳楚治(2007)。台灣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理論與實踐-以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彥至(2003)。論大眾傳播自由他律之可能-以美國傳播法制中之「公平原則」。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朝盟(2000)。公共策略管理之適當模式-哈佛企業政策、策略聯盟、競爭力分析…還是其他?。中國行政評論,第9卷第4期,頁1-34。
黃朝盟(2010)。提升行政院各部會策略規劃能力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俊英(2003)。行銷學的世界(第二版)。台北:天下遠見。
郭振鶴(1999)。行銷研究。台北:華泰。
郭曉真(2006)。部落閱聽人觀視原住民族電視台之研究-以花蓮縣重光部落太魯閣族人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在山(譯)(1991)。非營利事業的策略性行銷規劃(Kotler & Andreasen 原著)。台北:授學。
張錦華(1997)。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初版)。台北:正中。
張錦華(2004)。傳播媒體報導弱勢族群的語言建議-從多元文化論觀點檢視。發表於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台北。
張錦華、馬躍‧比吼(2008)。從原住民族傳播權的觀點-檢視大眾媒體如何再現原住民族。發表於大眾傳播媒體中的原住民學術研討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台北。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37卷第4期,頁17-23。
潘美琪(2006)。原住民族群認同與收看原住民族電視台行為之關連性研究-以花蓮地區Truku(太魯閣族)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榮泰生(2006)。策略管理學(初版)。台北:三民。
鄭瑞城等著(1993)。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
劉阿榮(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初版)。台北:揚智。
蕭新煌(2005)。多元文化社會的族群傳播:剖析一個新典範。中華傳播學刊,第7期,頁3-8。
劉幼琍(1998)。特定族群對廣電媒體的需求及收視聽行為。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1998年會,中華傳播學會主辦,台北。
關尚仁(2002)。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客家廣電傳播政策。發展於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台北。
鐘嘉順(2008)。我們是誰?我們自己述說-原住民族電視台中原住民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貳、外文部分
Arnold, D.(1992).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New York: Perseus Books.
Anaya, S. James.( 1996) Indigenous Peoples in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e, Donald. R. (1996). Electronic Media and Indigenous People: a Voice of Our Own?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Morgan, M. (1986). Television and the erosion of regional diversity.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30(2): 123-139.
Sherman, B. L.(1995).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 Broadcasting/Cable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2nd ed.). New York : McGraw-Hill.
Sohn, A. B., Wicks, J. L., Lacy, S. & Sylvie, G. (1999). Media Management-A Casebook Approach (2nd ed.).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