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自由] 「原」汁「原」味 打造迷你傳統屋


「原」汁「原」味 打造迷你傳統屋

2008/01/23


噶瑪蘭族的傳統屋


愛蓋迷你屋的羅沙。 (記者黃明堂攝)


邵族的水上傳統屋


泰雅族的高架式穀倉

記者黃明堂/專訪

原住民傳統建築急遽消失,魯凱族人羅沙根據實屋或訪談耆老,打造出台灣各族的迷你傳統屋,供應學校從事鄉土教學。

羅沙在太麻里經營傳統工作室,從木雕、刀雕、石雕、琉璃耳飾、項鍊到傳統服飾無一不精,也涉入傳統建築領域,試圖透過迷你屋保存完整的台灣原住民建築文化,到目前為止已製作近卅棟,涵蓋各族群。

漢名羅宗早的羅沙說,父親羅吉清才是真的傳統建築師傅,年輕時是專屬魯凱頭目家族的建築師,也曾為九族文化村興建各族傳統屋,他自幼耳濡目染也學會了,但畢竟蓋傳統實屋的機會不多,才想到蓋迷你屋。

原住民的傳統建築外表看起來不外石、竹、草,似乎簡陋,其實各有學問,而且依功能性還有家屋、工作屋、穀倉之類的分別,種類繁多,但在現代社會想要完整檢視並不容易,羅沙憑著父親的傳授,還有親自到各部落找尋傳統建築,就這樣靠著雙手以傳統建材拼出迷你屋。

但以平埔的噶瑪蘭族來說,他實在找不到倖存的實際建築,只能透過文獻及訪談耆老,完成噶瑪蘭茅草屋。

羅沙說,在打造出迷你屋的過程中發現老祖宗的確各懷智慧,以泰雅族人的穀倉來說,高架式建築的每支腳柱都磨得很平滑,以防止山上的老鼠爬到穀倉裡偷吃糧食,要上穀倉取糧食的時候,要用木梯爬上穀倉,用完後立即卸下,以免老鼠爬梯進穀倉。

日月潭的邵族則將竹子插在水底,搭一小房作為穀倉,將穀子放在裡面,無須擔心被老鼠偷吃,也可防火。

羅沙蓋房子供應給原住民學校作為鄉土教學模型,他也應邀到校教小朋友製作傳統屋,從迷你屋出發,延續保存老祖宗的建築智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