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3日 星期六

[自由] 「還我族名」 賽德克族連署正名


「還我族名」 賽德克族連署正名
2007/01/13


賽德克族各語群耆老代表宣讀正名誓詞。 (記者陳信仁攝)


賽德克族人發起正名運動,族人踴躍簽名連署。 (記者陳信仁攝)
花蓮賽德克族人響應爭取

〔記者陳信仁/埔里報導〕賽德克族人十二日齊聚吶喊「還我族名」的正名運動,在仁愛鄉長陳世光帶頭下,連來自花蓮的賽德克族人均響應加入爭取正名行列,陳世光強調,賽德克族才是他們真正的族名,至今卻未獲承認,將展開部落巡迴說明連署行動,向政府表達正名的決心。

目前仍被歸入泰雅族的賽德克族人,十餘年來持續不斷推動正名,更於去年成立正名運動促進會,由仁愛鄉長陳世光擔任總召集人,昨首次召開會員大會,數百名賽德克族人出席,更爭相參與連署活動。

原民會、投縣府樂觀其成

昨正名誓師大會先由賽德克族都達、德魯固、德固達雅等三個語群的耆老代表吟唱傳統歌謠祈福,並準備山豬由鄉長陳世光負責操刀屠宰,象徵祭祖祈福的儀式,隨後三個社群的代表亦於會中宣讀誓詞。

誓詞強調賽德克三支語群族人血脈淵源不容他人以學術、論說名義扭曲,堅守祖先以賽德克作為族名表徵,絕不遺忘與分歧,更要求政府應尊重支持族人正名為賽德克族的決心與意志。

包括行政院原民會及縣府原民局均有官員到場,表達對正名運動的支持,原民會主委瓦歷斯貝林的母親Bakan Nomin也參加,強調自己是賽德克族;縣府原民局局長辜雯華表示,族群正名必須有學術研究論述的支持及族人內部高度凝聚力,再透過修法方式將族名正式以法令訂定,縣府樂觀其成,也會給予相關的行政協助。

鄉長陳世光表示,除發起連署正名活動外,更將於各賽德克族部落、教會懸掛旗幟、海報,同時鄉公所更將帶頭巡迴各部落舉辦宣導說明活動,凝聚更多族人的共識,向政府表達正名的決心。

要求正名 維護族群主體性

〔記者陳信仁/埔里報導〕「我們不是太魯閣族,我們的祖先是賽德克族!」來自花蓮縣萬榮鄉的賽德克族人不認同被歸為太魯閣族,聲稱要求正名絕不是搞分裂對立,而是希望能夠讓族人尋回族群的主體性,尤其正名攸關傳統領域認定及族語認證等重要權益,期待政府能重視。

仁愛鄉長陳世光說,政府為拉攏原住民選票,將花蓮地區的賽德克族人,以地名作為族稱,宣布「太魯閣族」成為原住民第十二族,但該族群認定過程,並未經過嚴謹的族群內部討論及學術歷史研究,完全是以行政干預族群內部事務,反造成族群內部的爭論。

賽德克族文史傳承協會理事長瓦旦吉洛指出,「賽德克」與「泰雅」均是「人」的意思,從歷史研究考察及相關文獻紀錄,賽德克族不同於泰雅族,賽德克族有三支語群,太魯閣族也是其中一支,然而太魯閣族爭取先從泰雅族脫離成為獨立族群,雖予以尊重,但為保有族群的根源,賽德克族人更堅持政府給予「賽德克」的族稱正名。

仁愛鄉前鄉長古拉斯.達那哈(沈明德)表示,族群正名攸關未來傳統領域認定及族語認證等權益,但賽德克族現在被涵括在泰雅族之內,傳統領域也與太魯閣族疊合,族群主體性無法建立,傳統領域範圍必然受影響,而族語認證也必須以賽德克族作為主體,才能讓族人學子權益獲得保障。

一名來自花蓮縣的賽德克族人說,其祖先來自南投縣賽德克祖居地,如今卻被歸為太魯閣族,為追本溯源,其親友都不願辦理族別註記為太魯閣族,將等到賽德克族獲得政府正名後,才會去辦理登記族別。

小檔案/賽德克族 人數近萬人

依據原住民民族別認定辦法,目前國內法律認定的原住民族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等十二族。

賽德克族至今仍被歸入泰雅族,但該族族人堅持族群主體,其三支語群的部落大致分佈地區包括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大同村、精英村、南豐村、互助村、親愛村、合作村;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吉安鄉、卓溪鄉、玉里鎮;宜蘭縣南澳鄉、大同鄉等地區,總人數近萬人,其中大部分族人居住在仁愛鄉。

賽德克族推動正名已獲得學術界及族人的支持,但必須經過修法程序,獲得行政院核定新民族別,才能正式列入法律成為原住民第十三族,經核定後,其族人也能在戶籍資料內變更現有族別註記,正式登記為賽德克族。(記者陳信仁)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