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正名譯團亂
2006/01/22
採訪:記者陳信仁、佟振國、陳賢義、花孟璟、范正祥、黃忠榮、黃敦硯、郭怡君、黃以敬、施曉光
整理:記者陳信仁、佟振國
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人田姓兄弟在政府制訂恢復傳統姓名政策後,各帶著家人全部申請恢復傳統姓名,哥哥最後選擇變回漢名,於是家族內有漢名,有傳統姓名,同樣傳統姓名的姓氏,還有不一樣的譯字。
去年底參選花蓮縣平地原住民議員的阿美族笛布斯.顗賚(ㄧ ㄌㄞ ),在選舉前去戶政事務所改回傳統姓名,目前整個家族只有她改傳統姓名,其他人還是姓陳。
藉換身分證鼓勵正名 但反應冷清
從日據時代「高砂族」,獲得正名為「原住民」,又從日本名、漢名到恢復傳統姓名,正名象徵著原住民爭取族群尊嚴與自信的宣示,但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從民國八十四年至去年十一月底止,四十六萬多名原住民中,只有八百九十九人回復傳統姓名。政府為鼓勵原住民利用更新身分證的機會申請正名,把姓名欄設計為可接受十五個中文字及二十個字元的羅馬拼音,同時在記事欄註記原有漢名。不過,戶政人員觀察到這個方法幫助不大。
「原住民正名與否,早就超越族群認同層次的問題,沒有人認為正名的方向是錯的,但傳統姓名的漢字翻譯不統一也不貼切,讓很多人因而觀望。」一內政部官員歸納說。
如花蓮泰雅族退休校長烏那鞥(ㄥ).旮(ㄍㄚ)劭為了表現名字後面的氣音,特別使用「鞥」字,但少人看得懂。
花蓮光復鄉阿美族人卬淖.彔禾.八丌羍尒,正確念法為「ㄤ ㄋㄠ .ㄌㄨ ㄏㄜ . ㄅㄚ ㄐㄧㄊㄚ ㄦ」,卬淖.彔禾是父親的名字,八丌羍尒是姓,代表「太陽」之意。這些字是他花了好多精神找到的,每個母音、字尾的氣音都翻譯到了,美中不足的是幾乎沒人會唸。
譯音有侷限 範本沒統一
漢字譯音有侷限且沒有統一範本,原住民族委員會發展出「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長期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投入邵族母語研究、教學的退休教師簡史朗認為,羅馬拼音多數的字母發音與英語的音標發音相同,例如p、b、t、k、g等,只要具備國中英語基礎,稍加輔導,應該能夠大致了解,值得推廣。
不過,選擇暫時維持漢名的南投民何國中校長何光明認為,羅馬拼音不是人人會讀會寫,譯成漢字同樣有不統一的困擾,還常常鬧笑話。
現擔任南投縣信義國中校長的布農族人全正文舉例, Suxluman氏族的漢字譯文有索克羅曼、梭克羅曼或所羅曼,Qalavangan則有喀勒芳安、卡拉芳安兩種譯音,有人說,使用後者的族人可能比較喜歡唱卡拉OK。又說,布農族的姓氏有稱做Manququ,漢字譯成了「滿格格」;姓氏中有nan的發音,竟被翻成「爛」。
若依個人申請名稱登錄 戶籍恐混亂
何光明說,布農族郡社的氏族Ispalidav族人,有周、顏、謝、呂、卓、李、蕭、司及余等漢姓,在召開族群會議討論統一傳統姓名的書寫與家族區別方式前,不適合各自推動恢復傳統姓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