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 Lasutan部落豐年祭 跳戰舞迎賓

「感謝祖靈庇佑,也希望青年返鄉,共同維護並推動部落傳統文化。」花蓮縣長夫人徐榛蔚昨天參加花蓮市國裕里Lasutan部落豐年祭,以原住民語向族人問候,許多族人驚喜,也回報熱烈的掌聲;Lasutan頭目李吉勇非常高興,指著掛在豐年祭會場周圍的旗幟鼓勵族人「說族語,從我開始!」

[中時] 以學術之名 原民轟台大偷神木

南投信義鄉山林共治自救會等多個原民團體,不滿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未事先告知,就把2棵因風災傾倒的千年紅檜神木,從原住民傳統領域運出,昨集結上百人到台大校門口抗議,要求台大將「竊占」的神木歸還,以慰祖靈,否則不排除採取更激烈的行動。

[自由] 〈台北都會〉聯合豐年祭冷清 挨批不尊重

二○一四新北市「原祭」原住民族嘉年華會系列—聯合豐年祭,昨天在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舉行,活動強調十六個族群代表參加,展現多元的文化內涵,偌大的廣場卻因出席的人少,相當冷清;原住民族議員痛罵原民局輕率的做法藐視原住民文化,令人氣憤。

顯示具有 芋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芋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立報]打獵必備芋頭乾 族人重拾傳統風味

2013年7月15日

【屏東訊】芋頭乾曾經是原住民上山打獵隨身必備糧食,但傳統製作方法逐漸失傳,屏東來義鄉民陳德明八八水災後,起爐灶推廣芋頭乾。
原在台北擔任公車司機的陳德明,莫拉克颱風後回到家鄉,認為原住民傳統食物的小芋頭及芋頭乾可以賣給觀光客,他說,這種原住民傳統食物平地人吃不到。
陳德明於是和族人共同組成產銷班,種了約4公頃的山芋,他表示,有別於平地的水芋大塊莖,山上的芋頭是母芋旁長出的小芋頭,原住民話叫比奇(Bech)。
烤芋頭乾的方法是將比奇(Bech)放在用磚或石板搭起的爐窯,爐架上以鐵架做成烤網,經過3小時的高溫,以當地的木材如九芎、相思樹火烤,烤出來的芋頭特別有香氣。
陳德明說,這種傳統製作方法,已逐漸失傳,有別於電爐烤出來的芋頭乾,更具有芋頭香,芋頭經過這樣的乾燥過程,能終年儲藏,在青黃不接的缺糧時節,發揮救急功能。
陳德明表示,不要小看一小塊的芋頭乾,可是原住民抗饑荒的必備糧食,以前老獵人上山隨身攜帶芋頭乾、花生和生薑,就可以解決3餐或作為點心。
陳德明說,芋頭乾以往都是原住民傳統的食物,他推廣到平地,口碑不錯,正打算與平地業者合作,設計小包裝,以「老獵人」當品牌正式推廣。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自由] 魯凱媳婦 研發小米餅乾


魯凱媳婦 研發小米餅乾
 2007/10/23

魯凱媳婦董淑貞是料理高手,傳統風味餐經過她的改造,成為不失原味又能迎合大眾口味的餐點。 (記者羅欣貞攝)


小米手工餅乾與芋頭手工餅乾,將原住民主食變成甜點,已包裝成拌手禮行銷。 (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羅欣貞/霧台報導〕原住民的主食小米、芋頭,也能製成隨身攜帶的甜點,魯凱媳婦董淑貞研發小米手工餅乾、芋頭乾手工餅乾,包裝成精美拌手禮,參加茂管處霧台鄉特色紀念商品徵選,獲得食品組首獎,將發展為霧台特產,目前已經受理預訂。

小米與芋頭是原住民傳統主食,隨著部落觀光發展,如何將重要主食變成一般遊客最能接受的型態,讓大眾在隨手品嚐中了解原住民的飲食特色,一直是從小精通中餐料理的董淑貞想突破的考驗。

六十一年次的董淑貞七年前從牡丹鄉排灣部落,嫁到霧台鄉的魯凱部落,和擔任牙醫的先生柯天傑待在山區,協助公公柯啟川經營民宿,她負責民宿的餐飲料理,今年九月茂林國家風景區管處舉辦霧台鄉特色紀念商品徵選,她便以小米、芋頭乾為主題,把小米、芋頭乾都磨成粉,加入餅乾料中,烘烤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手工餅乾。

她把小米、芋頭乾餅乾,用手工編製的月桃盒包裝成拌手禮,充滿濃濃原住民風,因為部落口耳相傳,已經有不少友人請她代為烘焙,她也開始受理外界的預訂,店內供應的改良式風味餐,由涼拌山豬肉、小米粽、山過貓沙拉、芋頭粉香腸、芋頭丸、樹豆湯、愛玉、紅肉李調酒等組成,風味十分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