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南手記》被數據遺落的東西
2012/09/14
「到海上去,捕條鯨魚回來吧。」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最後幾年,美國西北角原住民族印地安瑪喀族(Makah),在國際捕鯨委員會的監看下完成儀式性捕鯨,也在喧嘩的保育爭議中,透過捕鯨儀式重新確認民族認同。
獵捕灰鯨從海洋生態的角度看,是負面的,從原住民失落已久的文化認同,是正向的;平埔族與檳榔的關係類似瑪喀族與灰鯨的關係,吃檳榔從身體平衡的角度看,是負面的,從平埔族文化認同來看,是不可缺少的認同元素。
直到現在,平埔族的公廨祭祀儀式中,檳榔仍是平埔族夜祭中不可缺少的貢品,恆春地區以及部分受漢化的排灣族部落裡,檳榔可以禮尚往來,下聘迎娶的聘禮少了檳榔,禮不成禮。
最近一份以數據評比健康城市的調查中,屏東縣得到最低的評價,顯然被視為很不健康的城市,主因在於縣民食用檳榔比率偏高。其實,從文化認同的角度解讀,這份調查對屏東縣並不公平,也否定執政者營造健康城市的努力。
再者,調查中對屏東縣自來水接管率偏低的責難,呈現的也是一種數據性的偏頗。中央經營的水公司自來水主幹線設置不足,接到家戶的支線又得家戶自費,對一個窮到已是山窮水盡的地方政府而言,苛責污水下水道普及率、自來水接管率,不合情也不合理,除非從根本上,先改善迫切的財政收支劃分法。
所謂的健康城市評比,若不先拋棄都市化程度定義下的健康,就會像是責難恆春的檳榔文化那樣,只是一種數據性的偏見,更真實的文化感受往往在偏見中被遺落。(吳明忠)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自由] 《島南手記》被數據遺落的東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