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該出席阿塱壹古道審查會(賀陳旦)
台灣僅有的阿塱壹古道能不能留住,幾天後在屏東縣自然保留區審查會議就要判決了。一不小心,台灣僅餘的1%自然海岸就要被環島公路給抹除了。
阿 塱壹古道繞過台灣南端,銜接到東部,是千年來原住民遷徙交流的孔道。由於長年山海險阻,沒有被車道侵犯,維持了古道沿線自然的生態環境。文化痕跡加上多種 特有生物,使它成為台灣寶島的多元化特色的最佳例證。因而換得去年屏東縣政府兩度以行政命令將該地區劃為「暫定自然保留區」。現在必須面對正式的法制程 序,來保障古道的歷史價值和沿線的珍奇生物。
就
古道本身的特殊價值,我們相信,是足以讓審查委員劃設為永久性自然保留地的。可是這個案件碰觸到台灣最頑強的迷信,以為「開路一定帶來繁榮」;迷信又被另
一個不容挑戰的行政規則所加持,要求「預算一定要依進度執行」。兩者結合,那就沛然莫之能禦了。這才是幾天後委員們面臨的真正為難之處。
換句話說,幾天後討論的主角不是阿塱壹古道,而是台26線,下南田到旭海12.8公里的省道才是主角!要審查的,不是自然和人文價值如何保留,該 審查的,是這一小段要完成的環島公路意義為何?該發言的,不是那些自然和文化學者委員。該出聲音的,是公路主管單位和地方行政首長。總之,這個審查會,是 一場人、事均錯置的審查會。
換句話說,幾天後討論的主角不是阿塱壹古道,而是台26線,下南田到旭海12.8公里的省道才是主角!要審查的,不是自然和人文價值如何保留,該 審查的,是這一小段要完成的環島公路意義為何?該發言的,不是那些自然和文化學者委員。該出聲音的,是公路主管單位和地方行政首長。總之,這個審查會,是 一場人、事均錯置的審查會。
破壞環境抹煞特色
首
先,我們期待公路主管單位從幕後走到台前。我們的確看見相關人員很負責的以繫鈴者的身分,對工程內容提出調整方案。把路線往內陸平移,並以隧道穿山拉直道
路,減少山海之間迴繞路段,避免干擾部分生物的棲地場域。然而,比起此地區豐富而廣大的生態環境而言,工程師在圖面上局部退離海岸線的作法,改善實在有
限;而建設前後形成的永久性人工阻隔,與快速車流,將更粗暴的割裂環境,而生態一旦破碎,將再難成體系,豐富的、令人駐足的景觀就此消失!
公路總 局(加了一個「總」字,代表不再只是公路「工程」單位而已!應該有更總合的思和政策。)既然有心和環保人士一同找替代方案,就請根據最新調查的世界級生態 發現為基準,重新評估當年開路的需要性,是不是可以勇於對過去資訊不足的工程決策說「不!」,這才是繫鈴者的擔當!
其次,另一群該出聲音的是地方 首長。相信長官們一定清楚,觀光要靠特色,更要慢慢享受特色,能在地體驗特色,才能真正帶來收入,才有繁榮和就業!把古道變省道,首先把特色都殺光了;寬 寬直直的路上,人車呼嘯而過,留不住消費,又只留下更多污染。怎麼會是發展觀光旅遊的策略呢?部分民間團體在古道入口收取導遊費用來維護環境、調查生態, 其實是在維繫特色,進而培養特色的附加價值。這個作法,目前雖無公法可憑,所行之事卻是為公眾利益。請首長們明察,幸勿以師出無名,阻擋民間的自主善意。 希望兩縣相關單位積極協商完整作法,主動宣傳,並號召全國民眾,共同愛護寶島最後一段處女海岸。這才是真正解鈴的作法!
大選過了,總統說要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古道背後被忽略的故事和聲音,該誰來告訴總統?迷信加工程預算綁緊的繩結,該誰來解除?不是學者,是官員,是民眾期待從此會有感覺的官員!
作者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公路總 局(加了一個「總」字,代表不再只是公路「工程」單位而已!應該有更總合的思和政策。)既然有心和環保人士一同找替代方案,就請根據最新調查的世界級生態 發現為基準,重新評估當年開路的需要性,是不是可以勇於對過去資訊不足的工程決策說「不!」,這才是繫鈴者的擔當!
其次,另一群該出聲音的是地方 首長。相信長官們一定清楚,觀光要靠特色,更要慢慢享受特色,能在地體驗特色,才能真正帶來收入,才有繁榮和就業!把古道變省道,首先把特色都殺光了;寬 寬直直的路上,人車呼嘯而過,留不住消費,又只留下更多污染。怎麼會是發展觀光旅遊的策略呢?部分民間團體在古道入口收取導遊費用來維護環境、調查生態, 其實是在維繫特色,進而培養特色的附加價值。這個作法,目前雖無公法可憑,所行之事卻是為公眾利益。請首長們明察,幸勿以師出無名,阻擋民間的自主善意。 希望兩縣相關單位積極協商完整作法,主動宣傳,並號召全國民眾,共同愛護寶島最後一段處女海岸。這才是真正解鈴的作法!
大選過了,總統說要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古道背後被忽略的故事和聲音,該誰來告訴總統?迷信加工程預算綁緊的繩結,該誰來解除?不是學者,是官員,是民眾期待從此會有感覺的官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