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聯合] 消失20年 水梯田依偎東海岸 美景重現


【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2011-09-20/聯合報/A5版/話題】

「你沒有做,族人不可能回流!」四十九歲的阿美族舒米‧如妮,十六年前回到花蓮豐濱港口部落,眼見祖先留下的土地逐漸荒蕪、民宿越蓋越多,為了找回消失廿年的部落農耕文化,四年來她奔走遊說族人復耕,讓被遺忘廿年的東海岸水梯田美景,重現世人眼前。



廿多年前,沿著花東海岸層疊綿延的臨海水梯田,稻浪與海浪共舞的壯闊畫面,曾是台灣獨一無二的特殊景觀。行動藝術工作者舒米回憶,小時候,常跟媽媽一起下田,在田裡抓青蛙、蜻蜓,累了就在「達魯岸」(農寮)休息。

曾幾何時,年輕人口外流、水圳水源斷了,水梯田上金黃稻穗美景不再。舒米說,住在港口部落十多年,看到祖先留下的珍貴的水梯田,變成雜草叢生的土地,「越看越心疼」,擔心年輕一代不會種田後,輕易將土地變賣、蓋民宿,她決定站出來捍衛部落的農田命脈。

「關鍵是水一定要下來。」舒米指出,復耕首要條件是修復水圳,但原住民哪來的經費修復,經過兩年奔走、碰壁,就在快要絕望之際,巧遇林務局正推動水梯田濕地復育計畫的技正林華慶,兩人一拍即合,透過林務局補助花蓮縣政府經費,共同修復水圳,終於在今年一月中,讓百年水圳再度貫通。

看到水圳流出水那一刻,「老人家都哭了,哭了以後再唱歌」,舒米說,她和幾個部落婦女,開始在一分半的石梯坪水梯田上犁田整地,在五月插下秧苗,經過一百天的海風滋潤,八月收割後,她將這三百台斤的稻穀取名為「海稻米」。

林務局技正林華慶表示,舒米是梯田復育計畫的主持人,九月下旬,港口部落面積最大、占地十公頃的石梯坪水梯田,將會重新引水灌溉,未來不僅種稻,也將栽種輪繖草、大葉田香,製成阿美族特色農產品。

舒米補充,未來還會推廣讓民眾來認養水梯田,體驗種稻、收割樂趣,也讓「海稻米」的種子一直傳承下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