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雅正名 推動10年陷瓶頸
2009/03/26
神秘的西拉雅族牽曲逐漸喚起族人正名自覺,也獲得外界愈來愈多關注。(記者王涵平攝)
南縣推動西拉雅族運動,開始辦理熟番登記,縣長蘇煥智希望卸任前達成的意志,鼓舞族人的信心。(記者王涵平攝)
記者王涵平/專題報導
西拉雅正名推動10年,今年進入運動元年,卻因內外諸多因素,讓運動陷入瓶頸,西拉雅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說,10年來,成功的機率仍只有5成。
段洪坤表示,西拉雅族的研究從日治時期開始,西拉雅族分為本族、支族馬卡道與大武壟社群,南縣的西拉雅族屬於本族4大社麻豆社、蕭壟社、新港社與目加溜灣,以及部分大武壟社,其餘西拉雅族群分布在高屏地區。
政府腳步慢 文化振興沒影
目前在暨南大學人類所攻讀碩士的段洪坤,將西拉雅族正名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1998年開始的萌芽期,定位為純文化展演期,第2個階段為運動啟蒙期,2001年有台灣平埔原住民協會成立,首度在立法院群賢樓101室召開公聽會。
第3個階段為行動期,2006年時任政務委員林萬億指平埔原住民福利如未獲照顧,難稱台灣社會公義,2007年中央首度至南縣召開「西拉雅族中央認定座談會」。
只是,此後雖在原民會設立平埔原住民事務推動小組、提案平埔原住民語文文化振興5年計畫編列4億5千萬元,迄今,原民會的小組已改為平埔小組,振興計畫根本連提報院會通過的機會都沒有。
5月北上遊行 族人未達共識
除了外在因素不利正名,段洪坤說,正名推動10年,今年2度前往立法院召開公聽會,同時預定5月串聯全國西拉雅族北上陳情遊行,內部對於陳情遊行表達方式也仍在商議中。
在主客觀環境不佳情況下,他表示,爭取正名,如透過釋憲成功機率有9成,然即使釋憲通過,正名成功機率也只有5成,目前只能將正名運動定位為新的西拉雅族群認定,不管是何種原因參加,認同是最重要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