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喪葬習俗,逐漸漢化
2008/11/15
傳統的漢人社會忌諱死亡,在台灣原住民的習俗中,死亡也被視為禁忌,有不少繁複的儀式和禮俗必須遵守,早年由於生活文化背景不同,加上屬於禁忌,不但外人不易了解,更因此增加了神秘感,甚至引起不少的誤解。
原住民的葬禮習俗中很多相似,如守喪期間留在家中不出門、不打獵、不飲酒、不高聲說笑、不穿華服等,甚至整個部落還停止蓋新房或開墾種植等工作,以免招來壞運氣。
台灣原住民的喪葬儀式,受到漢化影響,一般以室外土葬為主,善終(病死)的親人埋葬在室內,可以和祖靈住在一起,但意外死亡被視為凶死,不能埋葬在室內,必須埋在郊外偏僻處,這種習俗普遍見於排灣族、布農族、魯凱族、卑南族、太魯閣族等。
但現在室內葬的習俗已很少見,大部埋葬在室外,並和漢人一樣設有墳墓及墓碑,除了偏遠的山地鄉多選在葬在部落附近外,一般多由鄉公所規劃公墓集中以土葬方式埋葬,除了喪禮的過程和方式不同外,幾乎已全部漢化。
原住民原來視火化為對往生的親人不敬,但近幾年來,和漢人一樣只要是罹患如癌症死亡者,多會主張以火化方式,隨著觀念改變及土葬所需的墓地愈來愈少,火葬也成了原住民往生後開始考慮的方式,興建火葬場的需求也日漸殷切。 (記者游太郎)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