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自由] 原民豐年節 5族舞花蓮


原民豐年節 5族舞花蓮
2007/07/18


花蓮縣府每年舉辦原住民聯合豐年節,動員上千族人歌舞歡唱,吸引觀光客,圖為九十五年豐年節照片。(記者花孟璟攝)


光復鄉太巴塱豐年祭仍保持許多傳統,圖為去年豐年祭敬老餐宴時,部落頭目(穿藍衣)持樹枝沾水、替族內的老人灑水、去除晦氣。(記者花孟璟攝)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充滿異文化情調的阿美族豐年祭,暑假期間在花蓮各地山谷陸續登場,花蓮縣政府並於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舉辦「A DA WANG原住民豐年節」,呈現縣內阿美、布農、噶瑪蘭、太魯閣及撒奇萊雅五大族群的樂舞文化,邀請民眾領略千年之前的台灣原住民族生活場景。

花蓮是全台灣最具原住民多元文化的區域,七月十三日起連續三天晚上,遊客只要來到花蓮市美崙田徑場,就可以一次看遍花蓮各原住民族的精彩歌舞。

*十三日至十五日 原鄉千手共舞*

這場花蓮原住民豐年節名為「百年歌謠.千手共舞.萬人傳唱」,十三日晚上開幕活動,先由原鄉、萬榮聯隊二支績優文化藝術團隊暖場,緊接著由「巴達固斯」及頭目祭祀祈福開場。

巴達固斯是阿美族語,意思是「報信息」,各部落在舉辦豐年祭前,會出動勇士翻山越嶺跑遍鄰近部落,以檳榔、小米酒、飛魚乾等當禮物,邀請各部落參加慶典。

開幕活動壓軸節目則是「千人共舞」,由千人演唱阿美族傳統歌謠,唱出原住民壯闊的世界,也歡迎各地民眾一起下場跳舞。花蓮縣原住民行政局長林碧霞說,阿美族跳舞,就連手牽手也有學問,通常是間隔一人串連牽手,代表族人可以跨越藩籬、相互幫助,具有生命共同體的意涵。

第二天則是「經典之夜」,有來自阿美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各部落藝術團隊的勇士舞、豐年舞曲、祭神舞、打米舞等。

最後一天閉幕典禮,包括太魯閣族水源國小的「山林王子的呼喚」,以及平和國中、太巴塱文化藝術團、原鄉舞蹈團演出。

看完原住民豐年節,如果遊客想要再進一步認識豐年祭的文化,花蓮縣由南至北一百多個部落七、八月間將輪番上場。其中較大的幾個部落,如吉安鄉里漏部落、薄薄部落、宜昌村拿荳蘭部落,壽豐鄉池南部落、光榮部落、光復鄉太巴塱、馬太鞍二大部落、豐濱鄉貓公部落、港口部落等等,都很有傳統風味。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