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自由] 建商不求名利 原鄉社造發光


建商不求名利 原鄉社造發光
2007/05/20


藉由社區營造過程,讓鄒族原住民重拾自信、找到觀光契機。 (記者蔡宗勳攝)


熱中原住民事務的張克平(中)以背十字架的精神,與原住民牧師潘彼得(右一)、溫初光(左一),同心協力從事原住民關懷及社造工作。 (記者蔡宗勳攝)
〔記者蔡宗勳/嘉義報導〕父母差點因二二八事件從地球上消失,幸運沒有成為孤兒的張克平,知福惜福,從事營建業,為人蓋房子、也為知音雕塑人生,對原住民部落事務十分投入,協助多個社區脫胎換骨,堪稱原住民社造心靈捕手。

張的父母在二二八事件時入獄,幸祖父花錢營救才倖免於難,經歷這場大變故後,篤信耶穌的張家人選擇原諒,從小耳濡目染的張克平,事業有成後,因緣際會來到阿里山鄉茶山部落興建教會,從此一頭栽入原住民社造工作。

曾遭誤解 澆不息熱血

進出茶山路難行,不計成本參與教會改建工作的張克平,每次上山監工時都感受到原住民的熱情,競相邀宴,然而當他提出社造構想時,原住民反應冷漠,甚至質疑他覬覦山上的資源。

滿腔熱血雖遭扭曲,但深具理想性格的張克平仍不以為意,有機會就向大家闡述社造理念,參與茶山教會興建的山美部落傳道高正勝感到興趣,邀請張到當時仍與世隔絕的山美部落規劃。

為了讓山美居民產生參與感,張克平規劃讓停工多年、佈滿青苔的山美教會復工,還協助籌措經費,長期擔任社團指導的張克平,在關鍵時刻發揮臨門一腳的功夫,帶著社團幹部到山美尋幽訪勝,當企業界人士吃到筍湯、竹筒飯,讚嘆人間真美味時,再乘機向他們勸募,於是興建教會的水泥、鋁窗等經費就有了著落。

教會順利重建,振奮山美族人的心,當眾人發現美麗的溪谷與觀賞?魚潛藏的觀光價值,要比抓魚去賣更多,且源源不絕時,又競相加入護魚行列,達娜伊谷也為山美帶來豐厚的觀光收入。

眼看山美社造成功,茶山部落也見賢思齊,邀請張克平上山規劃,張輔導茶山原住民發揚特有的「涼亭精神」,鼓勵村民在門前蓋涼亭,接著又推廣木雕文化,還曾舉辦「茶山涼亭節」打響觀光名號。

社造有成 原住民信任

山美、茶山社造陸續成功,排灣族、泰雅族也都找上門來,以屏東縣牡丹鄉石門的古英勇最積極,一再拜託張克平到石門排灣部落現身說法,張克平感受到電話那頭的熱情期盼,在輔導石門社造後,挽救不少天天醉生夢死的社會邊緣人。

皮膚曬得黝黑的張克平,常被誤認為是原住民,他不僅樂於接受,還直說自己是一位比原住民還道地的原住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