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聯合] 小七不是惡靈 卻是最後一根稻草?

【林柏亭╱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前理事長(台北市)】
蘭嶼是否引進小七,並非一件那麼可怕的事。真正問題的重心,在蘭嶼近幾十年來的地景、文化等特色逐漸改變或流失,已至應嚴肅面對、積極採取行動的時間點了。故小七雖不是惡靈入侵,但它可能會成為下一波搶商機者可循的先例,以致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蘭嶼是海上景觀優美人文特殊的島嶼。日治時期採封閉性管制,雖然甚完整地保存了自然生態與傳統文化,但使達悟人成為人類學研究的活標本,嚴重侵犯人權。在民主開放社會,應當尊重在地人的想法與自主權。不過,在民主開放社會也應尊重自然生態、文化遺產是大家共享的公共財,並有共同維護的責任。自然生態、文化遺產的重要性等級愈高,連其他國家的人也會來關心,甚至參與。最近從報導始知小七是違建,島上還有許多違建,連傳統穴居式建物也有列入違建者。可知,蘭嶼部落、鄉里的建設發展、監督管理都已亮起了紅燈。

傳統社會、原住民部落如何傳承文化,又能迎接、融入現代化社會,是一件甚為複雜的工程。時至廿一世紀的今天,國內外各地已累積一些相當成功的經驗,值得參考。我們即使沒有百年大計,至少也要有五十年的眼光與胸襟,為下一代保留一點珍貴的遺產。

就目前島上狀態,應再檢討、修訂自然生態、古蹟、紀念建物等問題,接著再檢討新興住宅區、觀光商業區、民宿區等如何銜接現代化的問題。並在規範建物高度、量體之外,尚須規範建物風格與當地自然、人文景觀的和諧性。蘭嶼是有獨特文化的小島,不宜發展成多元、繽紛、雜亂的風貌。

當古蹟、紀念建物、觀光路線、相關公共設施規劃完善時,這個區域有可能成為「戶外博物館」。如此迎來的觀光潮、相關就業機會以及商機等才可能是永續的雙贏。全島具備整體規劃時,小七即有它存在的地位、空間,但不是商家自由擇地設店。

我們常見某些地區的開發,到亂象產生、輿論撻伐時,政府機構就會來個「就地合法」的大赦,難怪投資者無後顧之憂,及早卡位。經歷廿世紀的開發建設、經濟奇蹟,大家目睹不當的土地開發、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環境破壞汙染。破壞汙染容易,修護復原困難。若宜蘭、花蓮、台東是台灣最後的淨土,那蘭嶼是淨土中的明珠。我們忍心看它未經完善規劃,即倉促做土地開發與經濟發展,在這塊淨土明珠上複製廿世紀的遺憾。

【2014-07-21/聯合報/A14版/民意論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