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蘋果]原民絕非山林淪陷元兇(林瑞珠)


原民絕非山林淪陷元兇(林瑞珠)


本月6日動保、環保團體以「變調的狩獵,淪陷的山林」為題,公布驚人的台灣狩獵現況圖,質疑原住民乃野生動物殺手,本人實在無法苟同。


以 我多年經常走訪部落的粗淺認識,現在一個部落要能找出一兩位經驗豐富的老獵人,已屬難得,原住民男性多半無法傳承狩獵的技巧,加上飲食習慣改變,對山產的 需求大量降低,打獵便無必要。我不只一次聽原住民朋友說,很擔心孩子們不敢吃醃生肉,卻喜歡沙西米;拒絕帶點腥羶味的野味,卻愛麥當勞炸雞,在這種情況 下,遑論打獵?
影響所及,10餘年前山上普遍可見的山產餐廳,現在只能在南部一些溫泉風景區找得到,其他地區非常少見。動保團體卻質疑原住民將獵物販售到山產店牟利,實是對現況掌握的大不足;要求政府指派「狩獵觀察稽核員」,則無異把原住民當賊看。
上月,筆者跟隨花蓮山林守護隊的巡山員上山,一路上台灣獼猴、松鼠、竹雞蹦蹦跳跳。巡山員說,因為政府嚴懲偷獵行為,這幾年野生動物明顯增加,其中最讓人頭痛的是獼猴、水鹿,因為獼猴會吃掉農人種植的水果,水鹿則愛啃樹皮,經常啃光山上復育的幼苗。
這些並非特例,三義鯉魚潭水庫附近,現在到處可見飛鼠,新竹峨嵋淺山有人看到野豬蹤跡,我去台東訪友時,也聽友人說有環頸雉及野兔出沒,牠們最愛剛下土的幼苗,有時候一個晚上就把一畝田吃光。
針對這些觀察,筆者詢問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他說農委會長期委託學者進行區域性的山林野生動物調查,近年來草食動物確有增加現象,水鹿就是明顯一例,具有指標性的黑熊亦然,與人類居住範圍較接近的石虎、水獺則明顯減少。
由此看來,活動於原住民傳統領域中的野生動物保育有成,而與漢人生活領域相近的野生動物則瀕臨滅絕,所以,是不是應該要先檢討漢人對野生動物及棲地所造成的破壞呢?

犧牲傳統成就保育

另 外,林務局從2009年至今年4月的統計,台灣只有5個縣市的原住民申請並核准303件狩獵案。我看了這個數字,打從心裡感恩原住民對野生動物所作的保 護。因為傳統原住民是以部落為單位的社會,而非一般人認知的族,不管慶典、打獵都是部落各自進行。以目前328個部落1年只舉辦1次祭典計算,加上各級政 府舉辦的觀光化聯合豐年祭,從2009年至今3年計,應該超過1千場,但只有303個慶典狩獵申請案,顯然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可見原住民的狩獵文化確實已經「變調」,但絕不是動保團體所講的那個調,而是犧牲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打獵的權益,來成就野生動物的保育。
在 殖民者進入台灣之前,原住民從來不曾造成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危機,倒是有愈來愈多學者指出,野生動物的消失與棲地的破壞與消失有關,而這一切,都指向殖民 者的無限制開發,尤其是民國37年公布的《山地保留地管理辦法》到現今的《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之間,歷經10餘次修法,逐步開放平地人向山地「侵 門踏戶」,大肆濫墾,才是野生動物消失的主因。
最近有立委提案刪除《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原住民必須在山坡地耕作或擁有土地權滿5年始可買賣的規定,這將讓漢人加速透過所有權質押借貸的方式,取得原住民保留地。所以,動保團體要保護野生動物,應該先抗議這一條。
作者為動保人士的紀錄片工作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