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2012.05.30 陳之馨/台北報導
日前公視台語新聞製作人呂東熹投書媒體,提問新任文化部長龍應台,過去主張的台語電視台政策是否還算數?龍應台28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給予正面的回應。呂東熹今(30)日接受新頭殼訪問時強調,投資台語電視台,有助於打造相關產業鏈、培育在地人才、創造就業就業,達成文化輸出目標,因此,投資台語電視台也就是投資文化建設。他認為龍應台應該要在任內努力實踐她自己對政策的承諾。
呂東熹是在今(30)日接受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訪問時,作以上表示。
呂東熹表示,2008年1月28日當時仍是作家的龍應台針對當年總統選舉,提出四大文化問題,其中第一問第五點就明確表態有台語電視台的必要;到了08年底出席論壇時,他再次提醒已當選總統的馬英九應該兌現承諾。當時龍應台強調,閩南語是優美古漢語之一,超越族群政治層次,應將閩南語視為台灣的文化優勢,並以此作為文化輸出利基。
對於龍應台這樣的主張,呂東熹大為激賞,但他也指出,台灣雖然有客語和原民電視台,雖然台語是相對較多人使用的語言,但也瀕臨消失。呂東熹出示NCC在2007-2011四年來各電視台使用語言比例,台語雖和客語差不多,但台語播出比例卻逐年遞減,相對客語有穩定的政府預算支持,而有逐年復興的現象。
呂東熹說,在商業機制下的台語節目,以民視和三立連續劇為主,雖然製作成本較高,但其他節目時段,還是需要這些高收視的台語戲劇節目拉抬,可見其重要性。只是往往因為某一齣戲劇受歡迎便一再延長劇情,造成品質低落的惡性循環。相對於客家電視能以四億預算投入語言文化教育傳播等部分,呂東熹問,以族群語言平等的角度,為何不能同樣以國家資源對待閩南語?
另一方面,呂東熹強調投資台語電視台,與發展台灣文化產業兩者是密切相關的。不管是培育在地傳播製作人才、帶動地方產業,這就與文化部業務相輔相成,更能進一步達成文化輸出的作用,因此投資台語電視台就是投資文化建設,與文化預算並不衝突。
呂東熹分析,對於台語電視台的效益,並非只是產生一個電視台,而是要打造文化相關的產業鏈;能產出很多電視節目、創造就業人口,甚至可以讓中南部的傳播人才留在當地。他指出,一家電視台可以創造多少能長期累積的文創人才與產業收益,因此政府的這項預算支應,就不是固定成本支出,而是一項重要的投資。
龍應台認為不該將設立台語電視台視為政治性行動的想法,呂東熹也表示贊同。他認為應由文化保存角度切入。呂東熹認為預算不應該是太大的問題,重點是龍應台是否真的有心將其當最要務,在資源分配上願意給予優先挹注。他認為龍應台在只是自由作家時,願意提出這樣的建議很好,但更重要的是,當他成為掌握文化資源的官員時,應把握機會,實踐她的政策承諾。[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5659]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新頭殼]呂東熹:龍應台任內應實踐台語台承諾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