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博碩論文]網際網路中的原住民族傳播權益實踐—以台灣原住民族網路社群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97/碩士
研究生:高志翔
指導教授:吳天泰



摘要:

原住民族在網路上的出現從最早期的bbs討論區到現今的各大原住民族相關網站與原住民族個人所設立的網誌、像本來看,顯示台灣網路發展至今,台灣原住民族人並沒有在網路上缺席。這期間以原住民族為主題的網站不斷的成立,目前在各大搜尋引擎打上「原住民」三個字為關鍵字進行檢索,都會超過幾萬筆的相關連結。連結的內容從原住民族官方網站、互動形式的討論區議題、原住民族相關新聞、以推銷原住民部落產業的「電子商務」、或以部落為主角的「部落網站」、博物館及學術單位的「數位典藏」,內容包羅萬象。

不過,雖說原住民族在網際網路上並未缺席,但原住民族長期以來似乎在網際網路上缺少一個真正能夠實踐原住民族網路傳播權益的網站系統。是以本研究首先就台灣原住民族現有網站進行分析,從中釐清網際
網路中實踐傳播權益的原則。再者,本研究以「台灣原住民族網路社群」程式規劃設計團隊為主,探討該網站系統如何於網際網路自主實踐原住民族傳播權益;其次,本研究針對實際參與規劃端的程式設計團隊及實際參與經營端的部落團隊進行訪談及問卷,以分析目前該網站系統所產生的族群媒體功能性與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最後,本研究針對政府主管機關、規劃設計團隊及部落參與團隊提出針對解決上述困境的建議,期望對於未來繼續實踐網際網路的原住民族傳播權益所有助益。

參考文獻:

Glen Martin(1996)〈印第安網路大戰-美洲原住民利用網路連結550個不同族群〉《當代雜誌》118期,鄭冠榮譯。
Mayaw Biho(2004)。〈給原住民一個電視台〉,《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8期,原住民傳播特輯,取自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24547
孔文吉(1993)。《讓我的同胞知道》。台中市: 晨星。
孔文吉(1994)。<原住民傳播媒介之批判-建構原住民自決的反論述>。全國原住民會議,頁119。
孔文吉(1998)。〈前瞻跨世紀原住民傳播權益之藍圖-兼論傳播媒體與原住民形象的文化問題與權力政治〉。《山海文化雙月刊》,19,105-123。
孔文吉(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臺北市:前衛。
孔文吉(2002)。〈原住民族與傳播媒體之回顧與展望〉取自http://www.native.taipei.gov.tw/chinese/download/chief/910605aa.htm
王嵩山(2004)。<網路、時間觀與社會文化實踐>,《博物館學季刊》,第19期,25-40。
王嵩音(1998)《台灣原住民與新聞媒介:形象與再現》。時英出版社。
王嵩音(2001)。<族群節目之功能與定位>。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主辦編, 新視野公共電視發展與未來國際研討會大會手冊。頁E.1-1-E.1-8,台北市: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王嵩音(2003):〈網際網路與少數族裔傳播權益-以原住民及客家族群為例〉,《傳播研究簡訊》第35期。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1900),《台灣蕃人事情》。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96年度原住民就業狀況》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8),《原住民族教育現況統計》
行政院研考會,(2009)《97年數位落差調查》
池熙璿(1998):《原住民網路新聞討論群之研究:以tw.BBS.soc.tayal為例》。淡江大學大傳所碩士論文。
官大偉(1997)。<原住民運動的新戰場-網際網路>,《台灣原住民族月刊》,第七期。
林頌恩(2004)。<從終身學習論部落網站的社群、文化與知識建構—以卑南族卡地布部落網站為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第三期,98-131。
林福岳(2002,12 月)。<建構多元的傳播圖譜-原住民傳播對整體傳播環境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主辦,依山依水-族群文化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花蓮縣。
林福岳(2002)《族群認同下的社區傳播──以美濃反水庫運動論述為研究脈絡》,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原子筆電子報》(2003)。<原住民傳播媒體的未來>。上網日期:民國93 年10 月12 日。
孫大川(1996):〈從言說到書寫-台灣原住民的文字創作、文獻整理及其傳播經驗-以「 山海文化」為例〉。台北:「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聞報導研討會」論文。
浦忠勇(2000)。<傳播媒體與原住民>。《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錄》,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台北市。
秦美華(2002):〈國內原住民網站暨使用者之研究〉,淡江大學傳研所碩士論文。
張錦華(1997)。《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頁43-44。台北市:正中書局。
陳佩周(1998)。《原住民與媒體:紐、澳、美三國報紙媒體對原住民新聞事件及議題之報導與編輯政策的研究考查報告。》頁59-60,臺北市: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
陳清河(2003):《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文教傳播基金會之可行性評估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頁3-7。
陸正誼(2004)。《蘭嶼原住民電台發展之研究》,頁15-16,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啟龍(2001)。〈網路上的公共領域實踐—弱勢社群網站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愷銘(2004)。《線上學習融入族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原住民學生社團組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葳威(1999)。《文化傳播》,頁458-459。臺北市: 正中
管中祥(2002):<從Habermas 的溝通觀再思考媒體傳播過程的權力意義>。《中華傳播學刊》,2,頁186
鄭君良(2002)。《非營利網站之經營策略研究:以南方電子報、苦勞網與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賴約翰(2002)〈屏東縣泰武鄉比悠瑪(平和)部落網站簡介〉,《花蓮縣德武國民小學訪泰武鄉平和部落交流活動手冊》。2002/10/10
戴伯芬(1999):〈部落網站:台灣原住民的網絡大夢〉,《城市與設計學報》第7/8期。
謝偉姝(1996)。《公共電視原住民記者報導觀點之探究》。頁38,碩士論文,私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魏玓(2004)。<重視原住民傳播權從現在開始>,《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8期,原住民傳播特輯,取自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24547
蘇敬強(2004)。《臺灣原住民部落網站之探討--以屏東縣泰武鄉比悠瑪部落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顧玉珍(2004)。<別搶了原住民的攝影機>,《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8期,原住民傳播特輯,取自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24547

[法令部份]
《TANet新世代骨幹網路連接規範》(2003/10/06)。取自http://www2.kmit.edu.tw/org/cc/tanetregulate.htm
《公共電視法》(2004)。取自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201.asp
《世界人權宣言》(1948)。取自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human%20rights.htm
《台灣學術台灣學術網路之連線原則》(2000/07/13)。取自http://www.cc.kyu.edu.tw/dl/doc/1.htm
《台灣學術網路使用規範》(1997/01/08)。取自http://140.111.1.22/tanet/tanet-rules/use.html
《台灣學術網路管理原則》(1999/09/02)。取自http://www.inmjh.kh.edu.tw/03organization/inmic/inmicreg3.htm
《原住民族基本法》(2005)。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D0130003
《原住民族教育法》(2004)。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H0020037
《原住民族權力宣言》(2007)。取自http://www.pts.org.tw/~abori/law/un/1.html
《教育部校園網路使用規範》(2001/12/26)。取自http://www.ntnu.edu.tw/security/rule/edu_net_rule.htm
《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2002)。取自 http://mediaportal.moe.gov.tw/ezcatfiles/cust/download/attdown/0/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doc

[網站部分]
太魯閣族學生會網站(2008)。取自http://www.truku.org/
比悠瑪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paiwan.tacocity.com.tw/pm-0.htm
卡地步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www.katatipul.org.tw/
台灣原住民族網路社群(2008)取自http://www.hohayan.net.tw
台中縣和平鄉梨山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salamao.atayal.hohayan.net.tw
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cavoali.paiwan.hohayan.net.tw
台東縣台東市普優瑪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puyuma.puyuma.hohayan.net.tw
台東縣成功鎮忠孝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chongsiao.amis.net.tw
台東縣成功鎮都歷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turik.amis.net.tw
台東縣卑南鄉建和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kasavakan.puyuma.hohayan.net.tw
台東縣卑南鄉達魯馬克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tarumak.rukai.hohayan.net.tw
台東縣長濱鄉大俱來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tapowaray.amis.net.tw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2008)。取自http://www.tipp.org.tw/
台灣原住民族網路社群入口(2008)。取自http://www.hohayan.net.tw
台灣原住民族網路學院(2008)。取自http://iel.apc.gov.tw/
台灣原住民族數位博物館(2005)。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取自http://www.dmtip.gov.tw/。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2008)。取自http://atipc.homelinux.org/
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測試版(2008/06) 取自 http://134.208.27.115/。
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測試版--編輯團隊名單,取自http://210.240.41.130/citing/our_team.asp
《台灣原住民電子報》(2008)。取自http://www.kgu.com.tw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2008)。取自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
全國原住民部落e化發展協會(2008)。取自http://apc-e.beisung.com.tw/forum/index.php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網站(2008)。取自http://digimuse.nmns.edu.tw/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08)。取自http://www.apc.gov.tw
卑南族入口網(2008)。取自http://www.pinuyumayan.idv.tw/
法拉漢的山豬聊天室(2008)。取自http://chat.amis.net.tw
花蓮縣玉里鎮安通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ancoh.amis.net.tw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croh.amis.net.tw
花蓮縣玉里鎮福音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lohok.amis.net.tw
花蓮縣玉里鎮鐵份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afih.amis.net.tw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fataan.amis.net.tw
花蓮縣卓溪鄉古風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salapatan.bunun.hohayan.net.tw
花蓮縣卓溪鄉清水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chinshui.bunun.hohayan.net.tw
花蓮縣萬榮鄉魯巴斯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rubas.truku.hohayan.net.tw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leshui.atayal.hohayan.net.tw
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kaviyangan.paiwan.hohayan.net.tw
屏東縣泰武鄉佳興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chiasin.paiwan.hohayan.net.tw
屏東縣瑪家鄉瑪家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machia.paiwan.hohayan.net.tw
屏東縣霧台鄉佳暮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chiamu.rukai.hohayan.net.tw
屏東縣霧台鄉阿禮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ali.rukai.hohayan.net.tw
美雅麥網路網路廣播電台網站(2008)。取自http://www.miyamay.idv.tw
飛鼠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www.yabit.org.tw/
倒三角工作室網站(2005)--工作室簡介,取自http://www.amis.net.tw/modules/Siteprofile/main.asp?act=show&id=199
原住民族電視台網站(2008)。取自http://www.titv.org.tw/
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資訊網(2008)。取自http://www.indigenous.com.tw/index.asp
原味流行購物誌(2008)。取自http://www.inaruwan.com.tw/
娜魯灣原住民商品網(2008)。取自http://www.enaruwan.com.tw/
排灣族小米園(2008)。取自http://www.tacocity.com.tw/aliyan/
部落e樂園網站(2008)。取自http://www.e-tribe.org.tw/
部落圖書資訊站(2008)。取自http://iel.apc.gov.tw/subwebmap/u_web_v1.asp?id={4305D295-BD03-4C3F-88F2-4E3BA12A3CD4}
桃園縣龜山鄉幸福村原住民聚落網站(2008)。取自http://singfu.amis.net.tw
基隆市奇浩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kihaw.amis.net.tw
都蘭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www.atolan.com/
媒體觀察基金會(2008),關於媒體觀察基金會。取自htt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xoopsfaq/index.php?cat_id=2#q9
雲豹傳人百合故鄉(2008)。取自http://rukai.loxa.edu.tw/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網站(2008)。取自http://www.museum.org.tw/
鄒族原住民文化網(2008)。取自http://www.tsou.tw/
嘉義縣阿里山鄉新美部落網站(2008)。取自http://sinmei.tsou.hohayan.net.tw
戰國策網站(2008)取自 http://www.nss.com.tw/zgc.php?tplType=host&tplIndex=3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