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 Lasutan部落豐年祭 跳戰舞迎賓

「感謝祖靈庇佑,也希望青年返鄉,共同維護並推動部落傳統文化。」花蓮縣長夫人徐榛蔚昨天參加花蓮市國裕里Lasutan部落豐年祭,以原住民語向族人問候,許多族人驚喜,也回報熱烈的掌聲;Lasutan頭目李吉勇非常高興,指著掛在豐年祭會場周圍的旗幟鼓勵族人「說族語,從我開始!」

[中時] 以學術之名 原民轟台大偷神木

南投信義鄉山林共治自救會等多個原民團體,不滿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未事先告知,就把2棵因風災傾倒的千年紅檜神木,從原住民傳統領域運出,昨集結上百人到台大校門口抗議,要求台大將「竊占」的神木歸還,以慰祖靈,否則不排除採取更激烈的行動。

[自由] 〈台北都會〉聯合豐年祭冷清 挨批不尊重

二○一四新北市「原祭」原住民族嘉年華會系列—聯合豐年祭,昨天在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舉行,活動強調十六個族群代表參加,展現多元的文化內涵,偌大的廣場卻因出席的人少,相當冷清;原住民族議員痛罵原民局輕率的做法藐視原住民文化,令人氣憤。

顯示具有 傅麗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傅麗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人物專訪》遇上史擷詠 成就傅麗玉的原鄉動畫

2011/12/04


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傅麗玉。(記者湯佳玲攝)

記者湯佳玲/專訪

拍電影的人常常會陷入焦慮狀態,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傅麗玉在製作泰雅族原住民動畫電影《飛鼠部落》時,就為此失眠,直到她看見一張「部落之心」專輯海報,買來專輯一聽,原本的滿頭迷霧全都散開了。

關鍵人物就是「部落之心」的作曲家史擷詠,他以現代音樂搭配原住民的歌聲,「每一首都像詩人在吟詠,時而高聲呼喚,時而低吟吶喊,每一聲震懾入靈魂深處,就好像置身森林,坐在岩石邊望著瀑布,追思祖靈,內心得以平靜獲得啟發。」傅麗玉在研究室播放這張CD時,不禁大聲喊著:「就是這個!《飛鼠部落》就是要這個聲音!」

史擷詠協力「織」成了《飛鼠部落》

傅麗玉不認識史擷詠,那張CD恍如泰雅族祖靈在妙手牽引,她開始動員尋找史擷詠。好不容易問到了史擷詠的手機號碼,得到的第一個回應是:「怎麼是清華大學在做這件事?」傅麗玉回答:「因為從來沒有人做過這件事,但我認為很有價值,所以我就做了。」

《飛鼠部落》是為了幫助原住民小朋友認識與學會母語發音而拍攝的3D科學動畫電影,傅麗玉選擇新竹縣尖石鄉北得拉蔓部落為拍攝場景,一待就是五年;她與族人一起生活、過夜、爬山溯溪、認識植物、聽族人說故事、吃部落的食物。披著一條畫有泰雅族圖騰圍巾的傅麗玉笑說:「這幾年下來,我已是半個泰雅族人。」

影片要以泰雅族語發音,拍了三集下來,傅麗玉對於影片與聲音都不滿意,遇上史擷詠時,她還很怕音樂大師看了會氣昏或是笑昏,但是史擷詠專注的眼神一直盯著電腦螢幕,表情很嚴肅,一點都沒有音樂家的「浪漫」樣子。幾分鐘後,史擷詠終於笑著說:「這相當有意思!」眼中露出一種很熟悉的熱情光芒,讓傅麗玉感覺彷彿回到部落,兩人開始聊起泰雅族的傳奇,她才明白,「原來史擷詠是尖石鄉的女婿」。

最後,精通泰雅文化的史擷詠替《飛鼠部落》譜寫主題曲與十二首配樂,讓科學電影有了濃濃的原鄉風情。只可惜,史擷詠來不及看見作品首映,即已因心臟病去世,「泰雅族人常說生命是『織』出來的」,傅麗玉說,她很感恩能與史擷詠協力「織」成了《飛鼠部落》,但願史擷詠的音樂能伴隨影片,讓世人認識更多的泰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