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自由] 第一屆雲豹獎/本報雙料佳作 團隊獎金捐山上的孩子


第一屆雲豹獎/本報雙料佳作 團隊獎金捐山上的孩子

2011/01/03


第一屆雲豹新聞獎昨頒獎,本報台東縣新聞小組召集人黃明堂(左二),與生活中心記者楊久瑩(右二)、謝文華(左一)等九人團隊雙雙獲得佳作獎,本報生活新聞群組執行長藍祖蔚(右一)也出席盛會。 (記者張嘉明攝)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第一屆雲豹新聞獎昨頒獎,自由時報榮獲雙料平面媒體獎佳作的肯定。其中「山上的孩子」得獎團隊當場拋磚引玉,捐出佳作獎金兩萬元給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由自由時報生活新聞群組執行長藍祖蔚親自轉交給聯盟總召阿布娪,希望幫助更多「山上的孩子」。

自由時報榮獲兩平面媒體獎肯定,分別是台東記者黃明堂的「即時新聞獎」佳作獎,主題為「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改制降級邊陲化」,以及「專題報導獎」佳作獎,由楊久瑩、黃佳琳、侯千絹、朱有鈴、羅欣貞、謝文華、林曉雲、曾鴻儒、胡清暉等九名記者合力完成「山上的孩子」系列報導。(雲豹獎完整得獎名單請見http://www.ipcf.org.tw/news.html)。

阿布娪憂心地透露,政府和民間急於重建災區產業,但多數災民流失田地、房舍,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如何談產業重建?高雄縣那瑪夏鄉達卡努瓦部落,去年底又傳出一名男性族人自殺,留下四名幼齡孩子,這已是八八風災後一年多來該部落第四人選擇結束生命。阿布娪並當場承諾,得獎者捐款將用於照顧老人、婦幼的緊急變故基金。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洪清一說,雲豹獎不僅是台灣、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原住民族新聞獎,從三百六十七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很不容易。目的是希望新聞工作者能有雲豹的勇敢與智慧,建構原住民觀點、主體的原住民文化與社會現況。

評審指出,「山上的孩子」呈現八八風災後,原鄉兒童的求學問題,進而檢視政策並督促重建。記者在災難及重建議題中切入教育關懷,獲得讀者的迴響,並發揮媒體的核心價值;團隊成員之一楊久瑩指出,系列報導關切原鄉孩童,是「以一百公分的高度看事情,讓原鄉的孩子說心事」。

評審也指,黃明堂報導典藏原住民文化之「史前文化博物館」,可能在政府組織調整中遭降級的嚴重性,引發當局與社會輿論的重視,以媒體力量影響政策,對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研究影響深遠。黃明堂受訪則說,原住民是台灣的主人,博物館卻連「故宮」都不如,盼藉報導引發關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