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陳奇祿原住民圖誌特展
2007/05/30
開幕典禮上現任主委翁金珠(右一)與曾經也當過文建會主委的陳奇祿院士(右二),共同施放阿美族迎賓竹炮。
陳奇祿把去原住民部落做的調查做成圖繪,留下珍貴的文化資料。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博物館昨天慶祝建館99週年,並舉行「田野、器物與繪圖──陳奇祿先生原住民圖誌」特展的開幕,現任主委翁金珠與曾經也當過文建會主委的陳奇祿院士,同時出席開幕典禮,並共同施放阿美族十響迎賓竹炮。
身為國內第一代人類學家,陳奇祿其實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在人類學的知識背景上,標本圖繪的技藝與器物研究的傳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陳奇祿更透過藝術能力的展現,來支援或佐證其學術上的論述與觀點,是一般人類學家很難做到的。
「我喜歡藝術,也喜歡畫畫,」陳奇祿說,「每次去原住民部落做調查,我一定用素描的方式把所有與物質文化相關的標本畫下來,譬如陶器、竹器、木器、編器,還有他們農耕、漁、獵的工具等等,不但畫正面圖,還畫側面、立面和剖面圖。」在他20餘年密集民族學田野調查期間,他的足跡深入排灣、魯凱、阿美、雅美族等原住民社會,其標本圖繪不僅忠實記錄了原住民社會物質文化的「大觀園」,翻閱這些充滿寫實風格、鮮明透徹的細緻圖繪與線描,令人感覺到不只是繪者的藝術天分,同時也是作者的嚴謹。
台博館典藏管理組李組長子寧表示,「民族學標本繪畫」的特色不僅在於其美與真,更重要的是在於其能表達出製造及應用這些標本的民族之內在文化意義,是綜合學者與藝術家而為一的表達方式,所以受到學術界最高的重視與珍賞。
這次展出內容為陳奇祿的「民族學標本繪畫」手稿53幅,另藉由收藏在台大人類學系、台博館與其他收藏者手中的器物原件,以及陳奇祿私人的照片、檔案等第一手的素材的搭配展出,來呈現陳奇祿作為一個學術人、文化人及藝術家的貢獻,並說明人類學理論、田野、標本蒐集與器物繪畫間的辯證關係。展期至10月14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