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國境之南 培育滿州之光
2014年07月07日 04:10
(執筆:蔡百蕙)
打出樂趣
↑愛加倍的孩子學習打擊十鼓,增加專注力,也因演出受肯定,打出興趣。(謝明祚攝)(王錦河攝)
訪談主持人: 張瑞昌 中時執行副總編輯 (王錦河攝)
動員令
屏東滿州鄉是位於台灣最南端、熱鬧的墾丁旁的偏鄉,修女李惠蘭在那裡默默從事貧童課輔長達8年,對於發展落後的故鄉,她立志要教出未來的領導人!
如果不是《海角七號》,一般人不太注意滿州鄉。由於原住民在打獵後,將吃剩的獵物隨地丟棄,而排灣族稱臭氣為「Manutsuru」,音似台語的「蚊蟀」,因此滿州舊名「蚊蟀埔」。1920年台灣地名大變革,官方以台語「蚊蟀」音近日語「滿洲」,而將此地易名。
已離開故鄉30年的李惠蘭,先前是天主教傳教修女會總會長,也曾是崇光女中和靜宜大學董事,卸任後選擇離開台北,回到故鄉服務弱勢。
8年來,李惠蘭一共輔導上百位孩子,她來到本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新故鄉動員令」節目,接受節目主持人、《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訪問,暢談在滿州鄉從事課輔,全家總動員,就為了扭轉偏鄉命運。
因春吶投入兒童教育
「2006年的墾丁春吶,震醒了我,才開始投入兒童教育。」李惠蘭說,返鄉原本想從事老人服務,但是當她看到春吶毒品等負面新聞時,才發現自己在和恆春僅隔一座山的滿州,日子太平靜了,「在那種平靜中,我覺得需要化被動為主動,不可以悠閒地過自己的日子。」
於是,李惠蘭找上當時滿州國小校長許淑真,問她能做些什麼,校長立刻介紹一位需要照顧的孩子,請她單獨輔導,當李惠蘭深入了解時,發現因為家庭因素,孩子從小一就放棄學習,「我非常地心疼。」
後來一位滿州永港國小老師,因為幾個孩子已經到了下學期,「連1數到100、ㄅㄆㄇㄈ都不會」大傷腦筋,拜託李惠蘭幫忙課輔,於是,就從這幾個孩子開始,李蕙蘭開啟愛加倍課輔班。李惠蘭說,「這些孩子最大問題就是沒人陪伴,所以才二個禮拜,成績就明顯進步了。」
十鼓訓練孩子專注力
被老師轉介來課輔班的孩子,李惠蘭注意到他們極度缺乏專注力,「稍有風吹草動,頭轉來轉去、東張西望,」就想到讓他們學十鼓,訓練專注力。十鼓是台灣民間廟宇的音樂,「很要求紀律,上台表演前要先沉澱心靈。」
然而,學十鼓並不便宜,買鼓的費用外加老師的鐘點費,李惠蘭根本負擔不起。有一天,素昧平生的柏林基金會忽然來電,希望能幫忙。
柏林基金會資助經費
「我們正好缺經費買十鼓。」李惠蘭大膽地向柏林基金會開口,要求幫忙實現讓孩子們學十鼓的夢想,沒想到,柏林基金會的董事會竟然同意了,一砸就是十幾萬元買鼓。
迄今,愛加倍的小朋友們在校慶和晚會等正式場合演出達10場,李惠蘭表示,學鼓之後,有了表演的舞台、被肯定,「更讓他們在各方面都有進步,很感謝很多恩人幫忙。」
從愛加倍課輔班出來的孩子,有些成績顯著進步,也有些不再出口成髒、而且有禮貌,讓李惠蘭感到欣慰;然而,也有部分在離開之後,回到缺乏學習動力的環境就學壞,甚至混黑道,也讓李惠蘭感到痛心。
家庭環境靠你我改造
弱勢學童的家庭環境,是李惠蘭力所不及之處。有一次,李惠蘭送孩子回家,家裡卻沒人在,只好再帶著孩子回教室,和她過夜,這時單親的小萱才透露,她前一天等門,母親凌晨1點才回家,她猜想大概媽媽又出去玩,忘記她的下課時間了吧。
在偏鄉做課輔太辛苦,不少人勸李惠蘭放手,但為了孩子們的教育,她還不想放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