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台員」、「埋冤」說 市長客串解說安平史
2014-06-27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安平「台員」(大員)名字怎麼來的?
直轄市法制研討會在南市舉辦,市長賴清德跟與會貴賓話家常,高雄市法制局長曾慶崇表示,曾聽導覽志工解說「大員」一詞,緣於先人拓荒來台,「過黑水溝」很艱險,「埋(台語諧音『抬』)很多冤魂」,所以稱「埋冤」後來成「台員」。
昨日直轄市法制研討會在南市舉辦,市長賴清德跟與會貴賓話家常,高雄市法制局長曾慶崇表示,曾聽導覽志工解說「大員」一詞,緣於先人拓荒來台,「過黑水溝」很艱險,「埋(台語諧音『抬』)很多冤魂」,所以稱「埋冤」後來成「台員」。
「台員」源自西拉雅族稱呼
市長賴清德聽聞後,說「是這樣嗎?」立即客串解說西拉雅族在台灣歷史悠久,很早就稱安平「台員」,後來荷蘭人據台建熱蘭遮城,也是以大員為名,亦作為全島的代稱,鄭成功來台後才改稱「安平」;若以「埋冤」來稱「台員」由來,「這樣歷史講法,前後不通也不可能」。
曾慶崇笑笑回應說,地名由來的傳說故事眾多,就像法律術語「有甲說,也有乙說」。兩人在大夥輕鬆閒聊氛圍下「過招一下」。
專家:諧音「埋冤」是誤解
關於「台員」的由來,南市文獻委員鄭道聰表示,緣起於平埔族台窩灣社, 因主要漁獵場在「一鯤鯓」台江內海沙洲一帶活動,因此荷蘭人來台描述「Taioan 」,成了台灣地名最早出現文獻紀錄。
鄭道聰表示,「台員」諧音「埋冤」,民間確有這樣「悲情」穿鑿附會,後代引喻說法流傳甚久,神秘的傳說故事,隨人喜愛取捨,沒有絕對的「是」或「不是」,例如虱目魚台語,「什麼魚」或是西拉雅族形容「閃閃發亮」都可以。
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戴文鋒表示,「 台員」緣於平埔族對安平稱呼,包括日本學者曾考證研究,台灣原住民歷史都比漢人來得早,這是無庸置疑的,因此「台員」源自「埋冤」說法,絕對是說不過去,只是「有地名未必有『社』」,就可查知清朝文獻中尚未出現「台窩灣社」原住民部落記載。
戴文鋒指出,「台員」會出現「埋冤」一說,主要是漢人音譯關係,後人穿鑿附會,清代文獻確有如此記載,但這是歷史誤解不可考,例如「艋舺」源自原住民族的地名稱呼,漢人音譯「蚊甲」台語諧音,傳說這裡蚊子很多,但根本不是這回事。
他建議,導覽解說添加歷史文化豐富度之外,對於台灣歷史也要有正確認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