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台灣獼猴 原民申請獲准
200/06/27
野保法修正後,保育類動物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等,在緊急情況下,農民可先行獵捕。(記者張存薇攝)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7月起,排灣、魯凱等原住民族群陸續展開收穫祭,今年首度有排灣族部落申請狩獵保育類的「台灣獼猴」,縣自然保育科根據相關法令核准,但表示會持續追蹤獼猴族群數量、生態情況。
自然保育科指出,各族群因傳統文化祭儀需要、須上山或到溪河、海邊狩獵,即使是一般野生動物,依規定均須於1個月前向縣府提出申請,往年提出的大多是飛鼠、山鼠等,因南投縣已試辦開放狩獵山羌等保育動物,台東縣去年開始同意狩獵山羌,今年則有部落列出台灣獼猴。
自然保育科強調,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但族群量逾越環境容許量者不在此限。」經巡山員等查訪,發現部分山區的台灣獼猴數量的確比往年多,再加上尊重原住民文化,因此同意這個排灣族部落申請。
排灣族部落指出,狩獵台灣獼猴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且山區獼猴危害農作物,讓居民不堪其擾,提出申請後,絕對不會大肆濫捕。
自然保育科表示,這個部落申請數量為20隻,但由於是首度有人申請、考量整體生態環境、參與慶典人數,因此同意數量減半處理,未來並將持續追蹤、評估。
緊急情況 獵捕無罪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灣獼猴危害農作物,讓農民恨得牙癢癢,又拿「保育類動物」沒辦法,不過縣府農業處表示,野生動物保育法已修正部分條文,在緊急情況、未及報請主管機關處理者,可先獵捕。
台東縣獼猴危害嚴重,包括卑南鄉、東河鄉等,幾乎各鄉鎮都有猴害,農友只能以放鞭炮、開收音機等傳統方式驅趕,可是成效不佳;去年起,林務局開始試辦獵槍驅趕法,包括卑南、太麻里、大武、成功、東河、長濱等鄉鎮,只要在作物成熟採收期均可向公所申請,僱請原住民獵人以獵槍阻嚇獼猴,今年續辦中。
此外,有農友自行採用高電流、低電壓的電流網保護作物,效果不錯,因此在張順貴、賴嘉祥等議員要求下,縣府以計劃編列預算補助農友裝設。
自然保育科表示,目前計畫編列200萬元,以1甲地材料費5萬元計畫,補助額度約2.5至3萬元,並以高經濟作物、高面積優先補助。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