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飛魚不沉默-劉鳳學重新詮釋原住民舞步
2007/09/26
《沉默的飛魚》展現原住民的傳統舞步。
(兩廳院/提供)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潛沉兩年未發表新作的舞蹈博士劉鳳學,與作曲家馬水龍再度攜手合作,編創新作《沉默的飛魚》,這也是劉鳳學繼舞作《沉默的杵音》後,又一齣以原住民舞蹈為靈感的創作。劉鳳學藉由現代舞技巧及現代劇場元素,重新詮釋擁有百年歷史、連結土地與海洋的原住民舞步,並展現原住民「善靈」與「惡靈」的宗教觀及生命理念。
劉鳳學表示,在傳統原住民部落當中,多將祖先神與天神並列,最為尊崇;原住民也深信善靈與惡靈是並存於人體大腦、肩膀、手部等各部位,善靈最後會奔向祖先靈的這種信仰,產生對了原住民民族的社會約束力,雖然是迷信,卻深具意涵。
《沉默的飛魚》將分為三個舞段,一開始是「惡靈.善靈」,祖先「善靈」以守護神的姿態出現,指令巫師驅逐惡靈;其次「落霞與飛鯨」溫馨地展現人與海洋的對話與共舞;舞段三「墨雲.生命之歌」則是男女祖先神不斷受惡靈衝擊下的無言歎息。
為了詮釋原住民與土地、海洋之間的獨特性,劉鳳學邀請具有原住民血統的現代舞舞者擔綱演出,而原住民舞者特有的爆發力與彈跳性也被大量運用在《沉默的飛魚》當中,像第一段「惡靈.善靈」中,飾演惡靈的二位舞者盧怡全及羅慶成,將會做連續大彈跳及空中翻轉的動作;第二段「落霞與飛鯨」中,男舞者們彷彿地心引力不存在地模仿海面上此起彼落翻騰躍起的飛魚,劉鳳學笑說,雖然舞名叫做《沉默的飛魚》,但是一點都不沉默。
音樂部分則用馬水龍創作的〈意象組曲〉,馬水龍以古箏、琵琶,與西方弦樂結合與對話,創造出意境幻化的音樂風格,為了要讓舞蹈動作與音樂配合,高齡82歲的劉鳳學開始使用電腦分析與播放音樂,讓音樂與舞蹈一氣呵成。
新古典舞團《沉默的飛魚》10月19日至21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
0 意見:
張貼留言